兵征天下,需行正义之师;看人相面,蔚缭误判秦王。(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年轻的秦王赢政已亲秉朝纲,扫平了障碍,大权在握。国内形势稳定,秦王全力准备要大展宏图,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了。
俗语说要兵精粮足,才可打胜仗。秦王这回有了秦川粮仓。但是,心里感觉还是缺少一个因素:那就是将才。
当时秦国的大臣中,文臣有李斯、王绾等。武有蒙骜、王齮、麃公等将军。这些人,有的是文韬有余,有的是武功盖世,但是要想文韬武略一当全面的,还是没有。秦王求贤若渴,急需人才。他听说魏国有一个名叫缭的人,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尉缭子》一书,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秦王就派李斯设法把缭请到了秦国。
大王要行义战,上天则会佑之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缭到秦国,面见秦王。秦王一见缭,就说:“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见,先生何以教寡人?”缭问:“不知大王想要问什么?”
秦王回道:“朕自幼流离赵国,倍受战乱之苦。希望一绝世间征战,保天下太平,还黎民安乐。此朕之所想求教也。”意思是说“我自己从小饱受战争之苦,所以非常希望能够消灭战争,天下太平。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这是我非常希望先生能够指教的呀。”
缭回答说:“大王这个想法,是造福于万民的善念,也是上天的旨意。但是当今的人,如孔夫子所说: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已不是当初神造人之初了。所以,现在要想消灭战争,那就只能是以战争消灭战争了。”
尉缭对秦王讲述了自己对战争总的看法,他说:人世间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一种是杀人越货专事抢掠的非正义战争,一种是“诛暴乱、伐不义”的正义战争。他主张:打仗,应该是师出有名,要打正义之战。要征伐不正义的。不能对无辜百姓进行屠戮。不能滥杀无罪的人。那种任意杀人父兄,抢占别人财物,把别人的子女亲属掠为奴仆的,都是强盗行径。而他说的这些,都是在那时候各国的普遍做法。他说:“大王要行义战,上天则会佑之。”他建议秦王,要消灭战争,就要消灭引起战争的根源。春秋的战乱,都是因为国家太多,不统一。每个国家都想夺取别国资源,兼并别国土地。所以才会战火不断。如果都是一个国家,那自己和自己怎么还会征战杀伐呢?所以,建议秦王不失时机,马上开始兼并六国。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各国就好比是秦国的郡县一样,各个击破他们很容易。令人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如果真的联合起来,就很难对付了。对此,只能是分化瓦解。”他建议秦王不要吝惜财物,拿出黄金来,派人去各国游说,用金钱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从内部瓦解他们,使他们不能连合抗秦。这样不过花费三十万黄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一番话都说到秦王关心的问题上。两人促膝长谈了好久。所以后来秦王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屠城,滥杀的做法。对六国的王室也没有采取其他国家的做法,没有斩尽杀绝。缭又向秦王系统的讲了治军的谋略,战略,将领的重要。处处都对秦王的心思。秦王自己出身于王室,虽然也多读兵书,讲求政治谋略,但没有亲自打过仗,缺乏带兵的实践经验。李斯等文臣也是主意多,实干少,真要上战场,真刀真枪地搏杀,显然就没有用武之地了。秦王觉得缭正是自己需要的人,当时就把他封为国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蔚缭。
秦王真诚感动蔚缭
秦王对蔚缭是事事请教,言听计从。不仅如此,为了表示恩宠信任,秦王还让尉缭享用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十分谦卑,把蔚缭当做师长敬重。但是蔚缭却不领情。他略懂一点相面之术。起初他认定秦王政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就如现在秦王对他这样一个布衣百姓都能如此屈己相待,但秦王一旦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其残暴,毫不手软。于是不想为秦王做事,总是要逃跑。
有人把蔚缭的话禀告给了秦王。秦王听了只是一笑,并不介意,说:“我是不是那样的人,日后自见分明。朕爱其才,国家需要这样的人,如果秦国留不住他,那是我无德无能了。”因此仍旧对蔚缭礼遇有加,信任不疑。后来尉缭曾多次逃离。但每次秦王政都派人把他追回来,而且从不因此责备尉缭,对蔚缭一如既往,待如上宾。最后终于感动了尉缭。愿意扶助秦国,助秦王成就统一大业。为秦国训练出一支当世勇猛无双、能征善战的军队来。
至此,秦王可是万事具备了。下一步,秦王要从哪里开始呢?
主要参考文献:
李开元《秦谜:秦始皇的秘密》
李开元《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待续)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