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始祖老子的千年传奇(组图)

作者:黄环生 发表:2021-01-27 0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道家始祖老子的千年传奇
老子西出函谷关。(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网)

坐落于中国“道教名山”——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老子造像(“羽仙岩”),历经千年风雨,如今又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缘于清源山景区管委会对东方智圣老子“出关迷踪”的深入探究,使得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老子西出函谷关四处云游,“不知其所踪”之说,再度扣动社会各界的神经。

千年传奇如今备受关注

清源山位于海峡西岸闽南大地,海拔618米,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被《中国道教大辞典》定为“道教名山”,是中国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清源山中的“老君造像”,千百年来默默诉说着天地大道,见证了多元宗教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在清源山水之间生生不息。

历经千年的传奇,再度为世人悄然揭开这座“三清之源”、“圣上灵台”、“神牛载道”的神秘面纱。

相传,每年农历三月三,道教都要庆贺王母娘娘诞辰。这年,云游闽中的吕洞宾赶赴盛会,途经清源山,但见山中祥瑞氤氲、奇石峥嵘、清泉潺潺、洞穴幽奥,便耽于山中逍遥游乐,接着又在一方青石上和衣小憩……恍惚间,感觉一股紫气东来,盘绕升腾于山林之间,遂翻身而起,登上石台张望,只见林间祥云缭绕,如龙似蛟,一尊巨石兀立其中,酷似“道德天尊”,吕大仙不禁惊呼:“见龙!见龙!”

这个传奇的出处今已无从考证,不过清源山中至今仍可见吕洞宾和衣小憩的仙人石、刻有“见龙台”的大石岩以及吕大仙留下的足迹,加上新近发现的“青牛石”等具象与神奇的传说互证,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

关于老子骑青牛的传说

据北京一家《老子传奇》剧组多年研究认为:老子早年曾经来到清源山,在山中元元洞养心悟道,清源山民徐良、徐甲父子常听老子讲道,相处甚笃,老子后因家事而返乡,徐良便将自家一头小青牛送给老子当坐骑。老子返回楚地,应邀担任了周朝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之职。

周朝末期,王权衰落,名存实亡,老子弃官出走,四处云游讲学,骑青牛至函谷关……司马迁《史记》对此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另据《大明一统志》载:“老子姓李名耳,楚之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为周柱下史,得长生术,欲化西域,乃驾青牛之车,西度函关,以长生术授令尹喜,着《道德》五千言,曰:千日之外,寻我于蜀中青羊之肆……”

至于老子是否去了“蜀中青羊之肆”,今已无从可考。不过专家对“千日之外”另有解释:它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距离概念。从距离上说,即为老子骑青牛行千日的路程,换算一下大约就是从楚地辗转到闽越的距离。

从时间上说,古时民间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之说,据史载,老子在世为西元前571年至471年间,羽化登仙千日之后,恰是唐朝建立之时。

相传,唐高祖李渊曾梦一老者,骑青牛,仪容甚伟,曰:“吾汝祖也,李氏将兴,天祚有应。”言毕,化为一两耳垂肩,须髯飘飘之石像。李渊称帝后,一再宣称“历数有归,实为天命”,尊李耳为李唐王朝的先祖,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被唐朝统治者运用为治国之术。于是,从唐初到中期的开元、天宝年间,道教空前兴盛。据专家分析,清源山老君造像形成于唐代,这并非只是一种巧合。

传说老子羽化登仙,云游千日,悠悠然“由楚入闽”,落驾于山水清幽之地,遂“一气化三清”,显圣清源;所骑青牛也相随来到清源山,羽化为石,伴老子造像与清源山水而眠。从此,清源山中有了“羽仙岩”,有了“神牛载道(青牛石)”,有了“一气化三清”的“清源”之说。

道家始祖老子的千年传奇
道教的太上老君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种种具象可为史说证言

(一)清源山的遗迹

如今,传说中的“仙人石”“见龙台”“神牛载道(青牛石)”等具象遗存于清源山中,不仅为千古传说增添了重要佐证,也成为清源山重要的人文景观;尤其是“羽仙岩”的存在,清源山因此蕴藉了“一气化三清”的道教文化内涵。“三清之源”符合老子主张的本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强化了世人对老子“出关谜踪”的关注。

事实上,清源山道教产生时间最早可溯及秦代。据史书记载,“秦代有大道者修真于清源左峰,后人供奉之,名曰大道岩。”相传当时有位名曰“大道”的人,为躲避楚汉相争,从中原迁往闽地。那时大海延伸到清源山麓,大道乘筏直抵山下,登岸后看到这里树木苍碧,洞穴幽深,便修真于清源左峰。现在山中仍留有遗迹,后人称之“大道岩”。

自秦大道开发,清源山逐步发展成为历代道教圣地,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传的道教人物众多。唐代有高道蔡如金、吕岩,五代南唐有谭峭,宋代有裴仙,明代有董伯华等,在清源山中均有行迹。明代大学士、大书法家张瑞图特为清源山留下“道教圣地”的墨宝。据史书记载,从前清源山下曾建有真君殿、北斗殿等十八重道观,殿宇恢宏,香火鼎盛;现存于山上的还有三清殿、纯阳洞等,“三清殿”仍香火不断。

据《晋江县志》记载,清源山有三十六岩洞,正合道教三十六洞天之数,形成清源山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独特景观。清源山顶峰的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被誉为清源山第一洞。清源山还有百多处清泉,凝玉含烟,涓细如丝,清冽甘甜。洞为山之灵窍,泉为山之脉血,洞和泉增添了清源山的钟灵毓秀,也象征着多元文化的生生不息。山水交合,灵性生发,清源山因此又名“泉山”,成为泉州的“母亲山”。

(二)老子造像

一千多年来坐落于清源山中的老君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举世罕见。“雨深衣袂生秋藓,月晓须眉带石霜……”东方智圣的神韵风采历经春秋风华,与天地浑然一体。据考古专家研究,这座老君造像形成时间可溯及唐代,这也正是此前所述,老子出关羽化云游千日之后的时期。

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又云:“其地有石天成,略见头目髭须之状。”就是说这尊石造像浑然天成,非人为力量所为。也有人认为“石像天成,有好事者略施雕琢”的好事者,可能是传说中的吕洞宾。

关于老子生平历史记载甚少,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生于楚国苦县(今鹿邑县)厉乡曲仁里。约生活于西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圣人、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也有专家认为,老子系太上老君化身,显世下凡,历劫度人。至于“羽化”之说,并非只是脱去凡俗,而是指“精气神”的转化, 是民间对神祗的一种观念上的认同。如今,举世罕见的老子羽化造像已成为世人朝觐的千古灵圣,也为中华道家文化在清源山留下世代延续的精神香火。



责任编辑:张云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