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强于2024年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说。(AGATHA CANTRIL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孟浩报导)202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一次国务院专题学习会上,公开批评地方政府滥用行政裁量权,严词要求各地执法机关不得滥用司法手段迫害民营企业家。这番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被外界视为李强“越权”干预公检法系统的标志性动作。前内蒙官员杜文在自媒体的《内部视角看中国》节目中分析,作为中共控制社会的“刀把子”,公检法系统一向由中央政法委和习近平直接掌控,历来是中共高层维系权力稳固的核心工具。因此,李强此举不仅被认为是对现有权力格局的一次重大挑战,更被视为触及了中共体制的敏感神经。
刑事执法权是中共维持政权稳定的重要工具,涉及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院及中央政法委等机构。在中共权力体系中,国务院虽然名义上拥有行政执法监督权,但刑事执法权却直接听命于政法系统。李强作为国务院总理,竟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司法部发文,干涉刑事执法工作,实际上是跨越了中共内部的权力红线。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李强借整顿执法乱象之名,尝试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范围。然而,这样的做法在中共内部引发了巨大的政治震荡,并成为观察中共内部权斗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
经济困局与司法乱象:地方政府的“远洋捕捞”手段
杜文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陷入持续低迷,外资撤离、民营企业主转移资产的现象愈演愈烈。地方财政赤字不断攀升,地方政府为了填补财政漏洞,频繁使用“远洋捕捞”式执法手段。所谓“远洋捕捞”,是指地方政府跨区域执法,通过查封、罚款、没收财产等手段敛财,以解决本地财政危机。这种执法方式严重损害了企业家群体的利益,导致无数民营企业主破产甚至被迫流亡海外。
李强在国务院会议上点名批评这些执法乱象,要求严禁跨省执法和不当冻结企业资产等行为。这不仅是在呼应社会对执法乱象的不满,也是在为恢复市场信心、吸引外资做出努力。然而,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地方政府的乱罚款、跨省抓捕,已经不是简单的执法不当,而是地方财政收入模式的“常态化”操作。在经济持续下滑、税收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放弃这一“生财之道”。因此,李强的整顿意图,实际上是在触碰地方利益集团和公检法系统的“奶酪”。
地方政府与公检法系统之间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地方执法部门不仅通过大额罚款和资产查封获取收入,还以此作为稳定地方秩序、打击异见力量的手段。这种执法乱象进一步加剧了民营经济的寒冬,让中小企业丧失信心,甚至引发恐慌性资本外流。在这种背景下,李强提出整顿司法执法的政策,被视为试图扭转这种恶性循环。然而,政策的推行需要强大的政治支持,而这正是李强最大的挑战。
权力博弈中的李强:改革者还是权力斗争的筹码?
李强高调介入司法领域,被外界解读为试图提升个人权力地位的政治操作。他以“保护民营经济、规范市场环境”为口号,借此树立“改革者”形象。然而,中共的权力运作逻辑表明,这一系列行动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政治博弈。
首先,公检法系统作为中共控制社会的重要支柱,一直由习近平掌控。李强此举等同于插手中共权力核心,挑战习近平对刀把子的绝对控制。这在中共内部被视为“越权”行为,容易引发高层内部的权力冲突。如果习近平认为李强的行动威胁到其权力基础,完全有可能对其进行“反制”,将李强推到风口浪尖,成为政策失败的“替罪羊”。
其次,中共内部的权力斗争一向激烈且残酷。从历史经验来看,挑战既有权力格局的高官,往往下场不佳。李强作为总理,虽然在名义上主管经济事务,但插手公检法系统需要强大的政治盟友支持。如果无法在高层中获得足够的力量平衡,他的“改革”之路将步履维艰,甚至可能成为政治牺牲品。
此外,李强面临的不仅是高层的政治博弈,还有地方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地方政府在财政困境中依赖罚款和资产没收等手段生存,早已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失去这些手段就意味着财政破产。李强如果试图切断这一链条,必然引发地方势力的强烈反弹。地方政府与公检法系统深度绑定,已形成难以撼动的利益网络,单靠李强的行政指令很难撼动这种根深蒂固的格局。
更为关键的是,李强此举能否得到习近平的默许或支持。部分分析认为,李强的行动可能是受习近平授权,旨在通过“唱红脸”的方式稳定社会情绪,重塑中央权威。然而,如果李强表现出超出“限度”的权力野心,习近平完全可以迅速“抽梯子”,将其边缘化甚至清洗出局。因此,李强能否在政治博弈中全身而退,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在高层中赢得更多的支持,并巧妙应对潜在的政治反击。
改革困局与法治幻像:民营企业的生存挑战
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普通民众来说,李强的行动短期内或许能带来一定的缓解。地方执法部门在舆论压力下,可能会暂时收手,减少跨省执法和乱罚款行为。然而,这种“缓解”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在中共现有体制下,执法乱象和司法滥用不会因一次“改革”而彻底根除。
中共体制的根本问题在于,司法系统缺乏独立性,始终是党控制社会的工具。在这种架构下,公检法系统的权力来源于党,而非法律和宪法。因此,所谓的“司法整顿”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根本。李强提出的整顿行动,虽然打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旗号,但实质上仍未突破中共体制内的权力桎梏。
此外,经济困局的持续存在,使得各级政府面对巨大财政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即便短期内减少了“远洋捕捞”式执法,地方政府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变相增加收入。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远洋捕捞”式执法只是其中一种风险,税收、收费等多重手段都可能成为敛财工具。因此,企业主们为了自保,依然会选择将资产外迁或寻求其他避险方式。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共内部的“改革”往往只是权力斗争的外衣。无论是上世纪的“反腐”运动,还是近年来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都无法真正改变中共体制下的权力结构。李强的高调行动,无论是出于权力扩张还是危机应对,都很难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和制度性变革。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场权力博弈更像是一场“宫廷戏”,与改善法治环境、实现公平正义无关。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或许短期内能在政策上获得一些喘息空间,但从长远来看,中共专制体制下的经济环境仍然难以令人乐观。政府一旦面临财政危机,便会再次通过各类手段向企业和民众“搜刮”资金。
杜文认为,李强此番高调整顿,表面上是为了恢复市场信心、改善民营经济环境,实际上却反映了中共体制内部的深层利益冲突和治理困境。无论李强最终能否在这场博弈中“夺刀成功”,对中国整体的法治和经济环境产生深远变革的可能性仍然极低。中共的政治惯性和权力运作逻辑,决定了司法独立和公平执法不会轻易实现。对于企业和普通民众而言,真正的生存出路或许不在于寄希望于体制内的“改革者”,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更为稳妥的自保之道。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