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地产到政府债务,中国经济各领域都呈现颓势。(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1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于1月1日正式启动,官员称全面摸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但是,从房地产到政府债务,中国经济各领域都呈现颓势。
中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启动
2024年1月1日,中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启动,210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走访企业商户、大街小巷,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对116万个普查小区的数据采集登记。
据《北京商报》1月1日报道,中国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开展这次普查,通过全面摸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近五年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反映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利于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
经济学界认为,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是对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
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前,中国已经于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分别开展了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根据中国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此次,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中国经济普查官网显示,2022年为普查筹备阶段,主要是制定普查总体思路框架、研制普查方案;2023年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是组建各级普查机构、选聘与培训普查人员等;2024年为普查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开展普查登记、组织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审核汇总并发布普查主要数据等;2025年至2026年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阶段,主要是建立普查数据库、编辑出版普查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分析等。
据悉,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范围从行业来看,不仅覆盖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各类工业和建筑业,也涉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各类服务业,一共有19个门类、92个大类。
此外,这次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和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以及投入结构、产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等。
和以往普查相比,本次普查最大的变化是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
投入产出调查是为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调查,每五年开展一次,在逢2、7的年份开展,至今已开展了7次。
现在,中国首次开展全国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相关官员表示,两项调查同时开展,统一调查年份、统一设计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采集上报,能避免连续两年开展大型调查,有效衔接经济普查总量数据和投入产出调查结构数据。
中国经济的颓败
一份新的调查显示,受房地产行业不断爆雷影响,中国沿海城市建筑业的农民务工者回流增多。此外,受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资产业转移和部分加工制造企业没有订单而倒闭的影响,和这些行业相关产业的员工今年都提前返回家乡。调查报告指出,影响和决定此类农民工回流的不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全部化解。
从2023年9月开始,河南郑州、新乡等地的火车站就已出现拎着大包小包的“包袱队”,显示农民工开始从各地提前返乡。今年的“返乡潮”来的这么早实属罕见。河南统计部门近期对全省五十个县的情况调查显示,该省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已开始陆续返回家乡。河南是一个农村劳动力大省,任何沿海实体经济的好坏,这种影响会首先传到河南。
据美国之音2023年12月30日报道,几年来一直从甘肃带工人去江苏、广东打工的工头马海良说,“汕头这边现在生意特别不好,每个工厂都没有订单。”
马海良表示,他原本想着带着工人去江苏那边一位台湾老板的工厂工作,得到的回复是那里的情况和汕头非常相似,也不需要工人。据他介绍,汕头澄海区大部分是玩具加工厂,几年前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工厂的效益也不错。疫情后,没有订单再加上中国百姓消费能力不足,很多小厂纷纷倒闭。按照中国现在的形势,估计没有办法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在深圳富士康工业园区附近开牛肉面店的马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今年整体生意不好,工厂很多工人因为没有订单已经回家了,对我的生意影响很大。过去店里客人很多,每天的营业额在7000元(人民币)以上,今年每天只能做1800元左右。现在只能撑着,每天的收入刚好够付房租和店员工资。现在中国大部分生意都不好做,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我看到媒体上说光深圳在十一月离开人员的数量在100万以上。”
马鑫表示,深圳今年离开的人特别多,一方面是物价高,打工的收入现在没有办法支付这里的高额消费。还有一方面是很多人都在想办法离开中国去国外生活、工作,尤其是深圳本地的人。
2024年中国经济持续陷入困境
世界银行在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指出,中国经济的表现仍有波动,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存在,消费者信心依然不足,报告预计2024年将放缓。
这份题为“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简报指出,中国经济重启带来了一季度经济活动的激增,但增长势头在二季度迅速放缓,然后在三季度又有所恢复。这种不稳定的增长表现,加上持续的通缩压力和仍然疲软的消费者信心,表明经济复苏仍然脆弱。
报告预计2023年全年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达到5.2%,这比2023年6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的预测低0.4个百分点。
房地产行业和外部需求的持续疲软会给短期增长前景蒙上阴影。预计2024和2025年GDP增速将分别降至4.5%和4.3%,这既反映了短期阻力,也反映了日益增加的结构性制约,包括债务水平过高、人口老龄化和持续的经济失衡。
报告指出,上述前景存在显著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持续时间可能长于预期,从而影响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并给上游供应商和债权人带来压力。这会进一步挤压地方政府收入、抑制公共投资。
从外部来看,如果由于金融条件紧于预期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而导致全球需求疲软,中国经济会很容易受到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以及它所造成的近几十年来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也构成下行风险。
报告指出,中国当局需要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开展更深层的结构性改革,以对冲经济下行风险、遏制通缩压力并恢复各方信心。鉴于地方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约束,把经济刺激措施的更多融资责任转给中央将有助于扩大必要财政空间。
报告指出,投资减速是近年中国整体增长放缓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总投资增速的下降,投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房地产业的长期低迷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大幅下滑,近两年累计下降18%。相比之下,回报通常更高的制造业投资具有更强的韧性,同期累计增长16%。制造业投资的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些产品需求激增的回应,如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低碳技术,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半导体等重点制造业部门的愈发支持。
然而,GDP在中期的稳健增长不仅需要有力的制造业投资,还有赖于更强劲的消费增长。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制约和住房需求的长期下降,预计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低迷。中国的总体投资率很可能稳定在一个低于疫情前水平的位置上,而如果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大和政府支持的日益增加可能导致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