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一到,太阳正运行到黄经285度,天气也开始转寒。(图片来源:Pixabay)
每年的1月6日前后,也就是冬至过后的十五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到来之际。俗谚“小寒大寒,冻成冰团”、“三九、四九冰上走”,就是指出小寒到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亦是阴气最盛的时期。至于“小寒、大寒冻成一团”这一谚语,则是在形容小寒的天寒地冻,而不少人依据亲身体验而断定“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把小寒视为最冷的阶段。这个时候,太阳正运行到黄经285度,天气也开始转寒。
虽然从字面理解,小寒不会比大寒还要冷,但根据气象记录,诸多地方在小寒期间往往比大寒期间还要冷,像中国大陆的北地在小寒期间,江水就已经冻结成冰,南方则会下起雪来。总体而言,北方在小寒时,会冷得更多,南方则是在大寒时会冷得更多一些。
民间谚语“小寒寒,惊蛰暖。小寒暖,倒春寒”与“小寒大寒大日头,来年开春冻死牛”,均是指小寒、大寒期间出现冻极了的状况,等到开春时期,才能够顺利回暖。
古人称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也就是指:大雁北迁,喜鹊筑巢,野鸡鸣叫。不过,为什么三候都与鸟有关呢?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也就是说鸟类拥有极高天赋,能够感知阴阳之气的流转,而在所有节气中,唯有小寒、白露是以鸟类当作物候标识的。
相信不少人发现了,素来以傲雪的高洁姿态获得称颂的梅花在小寒时期开始绽放。当然,探梅寻芳的人也增多了起来。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即写下了“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的佳句,告诉世人快快在此期间来观赏拥有独特暗香、为阴寒天地增添色彩的腊梅。
其实,民间早已经流传了“探梅”这一项传统习俗。民众喜爱在这个时候前往赏梅区,静静观赏正在盛开的梅花。在天寒地冻的冬季里,想必赏梅能令人心情愉悦,一扫诸多不舒爽感觉。
除了“探梅”习俗,小寒吃“腊八粥”是更多人知晓的习俗。中国民间传说腊八粥是源自于天竺,且主要盛行于中国北方一带。腊八粥是一项温补美食,不只能驱除体内寒气,还具备养血养气等功效。关于食材部分,民间多用白米、栗子、黄米、小米、红豆、菱角米、去皮的枣子等,加水熬煮制成。南宋周密撰写的杂记《武林旧事》即有相关记载:“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最后,跟大家介绍描写小寒的两首诗: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首句关乎音律。大吕与黄钟,是古乐十二律中的头两个音律,大吕对应了十二月,黄钟则是对应十一月。因此,第一句才会说“小寒连大吕”;第二句则是指,喜鹊感知春季已近,开始筑巢、繁殖后代。由于虫儿已经躲藏了起来,因此喜鹊只能沿着弯曲的河流觅食,并围绕着树梢来筑巢。一只老鹰朝北方飞翔,野鸡躲藏在聚拢的茅草间。请不要埋怨气候严寒,现在处于冬春交替,正月马上就要到了。
第二首则是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清远舟中寄耘老》:“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苹吹花散烟水。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苏轼一下笔就着墨了生长在万壑千岩间的凌寒梅花,接着又描述自身行动,诉说自己不受羁绊、笑看世间的豁达,并不忘自嘲虚度了生命,满身尽是不受赏识的学识。相信不少人透过这一首诗,了解了苏轼的困顿、不甘、洒脱之后,倍感戚戚焉。纵使身处寒冷冬季,亦能因苏轼的真情实意而收获温暖。
民间有云:“小寒大寒大日头,来年开春冻死牛”。(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