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十周年 中共无法阻挡危机爆发(图)

作者:任重道 发表:2024-08-22 08: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历经1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并轨过渡期结束。
历经1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并轨过渡期结束。(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老百姓对养老金双轨制体系应当相当熟悉,这一制度长期以来受到了广泛的争议。现在临近2024年9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届时,历经10年的双轨制并轨过渡期结束。目前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发放还未统一,而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大规模的婴儿潮带来了现在的退休潮,养老危机已经爆发。

养老金双轨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尽管同样是退休人员,却在执行两套不同的退休政策,导致普通企业职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明显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

体制内外养老金统一难

在2014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声称改革目的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政策为了避免并轨对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退休待遇带来明显冲击,将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分为三类。改革之前(2014年10月)退休的“老人”,完全不受影响,待遇照旧;改革之后(2014年10月)参加工作的“新人”,完全按照新办法执行,需要自己为养老金账户缴费。

比较复杂的情况是“中人”,也就是改革前(2014年10月)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对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当时制定了一个“保低限高”的政策,也就是按照新老退休方法作对比,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低,那就按照老办法发放,确保养老金待遇不下降;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高,超出的部分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发放,比如第一年发放10%,第二年发放20%,到2024年发放100%。以此来看,当时的改革对于“中人”而言,其实并没有让这部分体制内人员的退休待遇下降,反而会让更多人退休待遇提升。

今年8月1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统一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可能性,预估可能在5年之后会实现,解决这个问题的进程与当前社会的经济资源和能力密切相关。

他还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负增长,劳动适龄人口逐渐减少,因此,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延迟退休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中国经济不断下滑、财政收入减少,统一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养老金双轨制对经济和财政影响深远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中共政府实行了“单位包办”的养老制度,即由各单位(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养老保障。这导致了不同单位之间的养老待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普遍较高。

“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经济濒临崩溃,中共政府被迫“改革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不再由“单位包办”,而是逐渐纳入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体系。然而,由于基础不同,这一制度改革并未能彻底消除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的差异。

机关事业单位通常会根据职工的职级、工龄、岗位等因素确定养老金的高低,且往往接近其在职时的工资水平。

而普通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取决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这种计算方式往往导致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显著低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体制内单位的养老金政策更加优惠,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对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给予额外的补贴。而企业职工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职工,往往因为企业经营状况等原因,养老金缴费水平较低,导致退休后的待遇较差。养老金水平可能只达到体制内人员的一半甚至更低。

此外,体制内职工的养老金通常还享有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这进一步加剧了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的差距。

养老金双轨制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特别是在收入分配方面更为明显。并且,也导致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公务员队伍。

养老金双轨制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制度设计上的不平衡,也对经济和财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体制内养老金的高福利待遇对政府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在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退休人员数量增加,养老金支出迅速上升。这种财政负担一方面可能导致政府减少其他公共支出,影响社会整体福利;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选择通过增加税收或发债来填补养老金缺口,则可能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活力,增加政府债务负担。

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不公平不仅影响消费和储蓄的分布,也影响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体制内退休人员的较高养老金待遇有助于提高消费能力,但体制外人员的低养老金水平则抑制了消费增长,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内需增长。

婴儿潮与退休潮 危机爆发

1949年之后,中国先后出现过3次婴儿潮。

第一次婴儿潮出现在1949年后不久,为全球二战后婴儿潮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中共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将近300%。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5.4167亿人。

1958年春,一些地方进行了超社界、乡界甚至县界的生产协作。中共党魁毛泽东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此表示赞赏。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人多力量大”的观点:“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由于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运动导致全国性大饥荒,死亡人数众多,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

第二次婴儿潮出现在1962年后,高峰在1963年,那一年人口出生率又一次跃升至37‰以上,1963年出生人口达到2934万的顶峰,此后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状态持续到了1975年。10年全国共出生2.5亿人。是中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

第三次婴儿潮出现在1986年至1991年,是因为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人们开始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而产生,这也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6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第二次婴儿潮,但也有1.3亿人。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今年2月1日举行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国60岁以上人口2.8亿,假设其中有1.5亿人是城镇户籍以及平均每月2000元养老金。在静态支出的情况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支撑不到20个月,何况体制内大多数退休人员的每月养老金都在一万元左右。并且,从2022年开始,每年新增至少2000万退休人口,而缴纳社保的人数却不断下降。

中国官媒《半月谈》早前发文称,中国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退休潮”。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由此可见,中国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十周年未能解决实质性问题,但养老危机已经爆发。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