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進來在網上看到的這樣一則幹部任免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不得不提筆寫下了這篇文字。
新聞引用如下:
共青團山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全會召開
劉偉出席並講話 王磊當選為團省委書記,孫愛軍、張濤、任海濤、張輝當選為副書記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不解,一個省開團代會,繼而召開新一屆委員會選舉書記、副書記無可厚非,不過這段新聞的價值不在於此,請大家繼續關注下去,上文提到的新當選的五位書記中有一位是1974年出生,其餘四位中有三位均是1972年出生,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在現階段領導幹部年輕化程度極高,所以三十五歲左右成為副廳級領導不足為奇,可是我們還要注意一下這最後一位,也就是名為"張輝"的副書記,在其簡歷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出生年份為"1980年"。我想看到這裡有細心的朋友一算應該覺得詫異了,1980年出生到2008年剛剛滿28週歲,除去上學的20幾年,我們這位新當選的書記工作還不到十個年頭。這樣的政治任命,大家作何感想?
張輝簡歷引用如下:
男,漢族,1980年6月生,山東曹縣人,大學學歷,2002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6月入黨。現任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1998.09-2002.07 山東經濟學院財政金融系貨幣銀行學專業學生
2002.07-2003.07 濟南市槐蔭區道德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辦公室、西新街社區居委會見習工作人員
2003.07-2004.06 濟南市槐蔭區道德街街道辦事處科員、主任助理
2004.06-2006.06 共青團濟南市槐蔭區委主任科員
(其間:2003.09-2005.12 下派任濟南市槐蔭區吳家堡鎮宋莊村、劉莊村黨支部副書記)
2006.06-2007.05 濟南市槐蔭區西市場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2007.05-2008.02 共青團濟南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2008.02- 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下面我就具體分析一下我們這位年輕書記的政治生涯,2002年以前求學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經濟學院,初步考證屬於省屬院校,學術地位和學校權威度可想而知。2002-2007年的五年間,歷任見習人員、科員、主任助理、主任科員、村黨支部副書記、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這一系列職務中,基本都屬於同一行政級別,就是科級。而且是和共青團毫無關係的崗位,可是2007年5月-2008年2月我們這位書記居然一躍成為濟南團市委副書記,想必最少也是個副處級幹部了吧。當然這個不足為其,因為其在科級崗位上工作時間也不短了,算一算正是定級也應該有4、5年,所以陞官為副處級不足為其。可是接下來了, 2008年2月奇蹟般的直接從副處級躍身為團省委副書記,從副處級直接跨越正處級升級為副廳級。這一個角色轉換就顯得有些微妙了。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按照正規的幹部選拔任用和提升流程,從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到一個副廳級幹部,正常一步不少的順利晉升最少也要13年,可是我們這位書記在畢業後的第六個年頭,確切說是五年半就成為副廳級,不免讓我們很是疑惑這其中究竟是人家能力超群的是神童,還是有某些權力因素在作怪。當然了我們也聽聞過有所謂的破格晉升以及公開選拔之類,但是無論是破格也好公開選拔也罷,想必無論怎樣都要有個度吧?不能說我們選拔副廳級幹部連處級任職年限都不約束吧?況且就算這個說的過去,那麼我們在從常理想一想,一個畢業五年半的學生,是不是勝任這樣一個副廳級的領導崗位呢?大學就讀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能力高低姑且不予置評,畢業五年,並未實地參與什麼經濟運營活動和大型機構的管理,就一下子上位到團省委書記?這是我們這位書記自己的"真實能力"還是"背後的能力"可想而知。
到此我想對這位書記我們不用在過多分析了,那麼下面我們說說自己吧,為了能在公考中脫穎而出,我們很多朋友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和艱辛,可是最終卻未必能成為某一崗位的勝利者,我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只是為了有個工作,不是為了陞官發財有捷徑,可是就在我們千千萬萬人苦熬的同時,卻有這樣的現象令我們汗顏。真的不知道該定義為是我們這一點的成功還是國家的失敗。政府一直倡導年輕年輕,什麼都要年輕,幹部隊伍年輕,教師隊伍年輕,可是年輕的約素下我們需要的究竟是花瓶,權力的產物還是真正能為國家為人民出力的好幹部呢?我們的政府是不是應該在改革機制的多下功夫的同時,也多關注關注地方實際的機制運行和改革呢?不要讓這種近似於笑話和白話文一樣的問題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說到這裡我幾乎已經氣憤至極,真的不知道用什麼言辭再去置評此事,所以姑且收筆於此處。
希望廣大有識之士共同探討,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轉載本文,雖然文墨不精,但是道理不粗。值得我們發問,值得我們以此向我們的政府質疑。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