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銅鏡大乾坤:銅鏡裡的文化內涵(組圖)

作者:月如 發表:2013-07-10 14: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楚國透雕蟠螭紋銅鏡

【看中國2013年07月10日訊】今天,我們已經習慣每天對起鏡子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但在玻璃鏡出現之前,鏡子是用銅造的,準確地說,是青銅鏡。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在距今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青銅鏡,經歷了商、周、漢、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後,青銅鏡才逐步為玻璃鏡所取代,退出人們的生活。銅鏡被人們使用了約3,800年左右的時間,可算是中國古代諸種金屬器物之中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又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過許多影響的古器物。

銅鏡本身是一種工藝美術品,鏡子的背面一般都鑄有精美的紋飾或文字,這些紋飾的圖案造型與銘文,往往濃縮了各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想觀念與審美情趣,它製作精細,既體現了較高的工藝製作技術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青銅鏡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經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意識,譬如人們常說的「破鏡重圓」、「明鏡高懸」、「以史為鑒」(古書「鑒」與「鏡」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銅鏡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代銅鏡除了作為照面飾容的工具之外,更濃縮著文化,見證著歷史,默默記錄著悠悠歷史長河中的波瀾起伏。

銅鏡是一部中國歷史的鏡像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鑄造和使用銅鏡?這並非一個簡單的歷史考證。正如某些發明創造被歸功於黃帝一樣,古人也將銅鏡的製造和使用說成起始於黃帝:「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軒轅黃帝傳說》)。「饒州俗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石上常潔,不生蔓草」(《述異記》)。上世紀70年代,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承馬臺的齊家文化墓葬中先後出土了兩面銅鏡,齊家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約4000多年,屬原始公社的解體時期。由此可見,齊家文化銅鏡應屬銅鏡的初起形式。

如果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算得上銅鏡發展史上三個最重要的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樸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

總體而言,戰國時期的銅鏡特點是形體輕巧,紋飾精緻,線條流暢。鏡形以圓形為主,偶見方形,多為弦紋鈕。紋飾結構從初期的單純地紋,後在地紋上增添主紋飾,到戰國中晚期還出現了透雕(鏤空)、金銀錯、嵌玉、彩繪等工藝的銅鏡。

到了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銅鏡,以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鏡形基本為圓形,半圓形鈕為主,也出現了一些伏獸形鈕,紋飾表現手法為平雕、線雕和浮雕。漢代銅鏡上開始出現銘文。紋飾種類上主要有西漢的蟠螭紋、蟠虺紋、草葉紋、規矩草葉、規矩蟠螭紋、百乳紋、四乳四虺,以及「日光」、「昭明」等以銘文為裝飾的銘文帶(指有銘文的部分)鏡。

西漢晚期王莽至東漢早期,出現了四乳禽獸紋、多乳禽獸、四神規矩紋等,這期間主要產自浙江紹興的畫像鏡、半圓方枚神獸鏡是其中佼佼者,其工藝以高浮雕為主,刻劃極為精細、紋飾內涵豐富,多有銘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意識。之後還有連弧紋、變形四葉紋、龍虎紋和夔鳳紋等,紀年銘文亦開始流行。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

特別是隨著社會進入相對穩定及繁盛的局面,這時期的銅鏡亦擺脫了兩漢以來的神秘怪誕氣氛,更接近於現實社會大眾的生活;表現手法也更多樣化,表現了浪漫的色彩。特種工藝鏡如金銀平脫鏡、螺鈿鏡、銀殼鏡、金殼鏡等等,十分精美,是當時突出的鏡類。這是強盛唐朝高度藝術水平的產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銅鏡體現著古人審美眼光

拿古代銅鏡與現代玻璃鏡子相比,前者雖然不及後者清晰,但是其身上的藝術性絕對是後者比不上的。漢代早期,銅鏡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繁縟細密的龍鳳蟠螭紋飾變為卷草紋、星雲紋、吉語,出現了草葉紋鏡、星雲鏡及各種銘文鏡。到了唐代,銅鏡體現了盛唐風韻的華麗氣象,紋飾以麒麟、奔馬、鸞鳳、吼獅及西域傳進的各種花卉、不知名的或奔或臥的怪獸等為主。銅鏡身上的裝飾紋路,直接代表著古人的審美眼光。

紋飾工藝,既反映了銅鏡的主題內涵,也是銅鏡最具美學價值的部分。它涵括了各種幾何、動植物、神獸仙人、民間故事、生活百態、祈願祝福等,有些精美的可媲美畫作,或映照出各種社會內容。紋飾各具時代特徵:殷商時期多用葉脈紋、平行線紋、多圈凸弦紋等;西周時期多用重環紋、鳥獸紋等;春秋戰國時期多用山字紋、鳳鳥紋、蟠螭紋等;漢代除繼續沿用戰國鏡紋飾外,最流行的紋飾有規矩紋(博局紋)、草葉紋、星雲紋、連弧銘文紋、蝙蝠形柿蒂連弧紋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則多用獸紋、變形四葉紋、瑞獸紋等;隋唐時期多用瑞獸紋、四神紋、花鳥紋、寶相花紋、海獸葡萄紋、十二生肖像紋等;五代以來由於政局變化,銅鏡鑄造也有明顯的時代差異和獨特的民族風格;至明代銅鏡鑄造業已是江河日下,逐漸被實用的玻璃鏡所代替了。


齊家文化時期的銅鏡

社會生活類紋飾大量出現,還是在東漢的畫像鏡上面。如歷史人物(夫差和伍子胥),車馬出行、歌舞宴樂、雜技馬戲等,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王公貴族的奢侈生活。唐代的狩獵紋鏡、打馬球鏡,洛陽出土的著名的螺鈿人物宴樂鏡等,亦表現了唐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此外,唐代和唐以後的銅鏡上出現了大量反映道教文化的紋飾,表現了道教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影響。

神秘的制鏡技藝

古代銅鏡除了高超的藝術性外,還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在鑄造工藝、合金配比等方面都值得琢磨和研究。除了那精美的鑄帛工藝和紋飾令人讚美之外,防鏽工藝之精妙也深受推崇:即使深埋地下數千年,至今仍不鏽蝕,著實是個不解之謎。據介紹,早在《周禮考工記》中就記載了製作銅鏡的合金比例:「金錫半謂之鑒隧之齊」,即銅50%、錫50%。近代學者使用科學的分析手段,發現各種銅鏡的合金成分因其出產地域和時代的不同,銅和錫的比例有很大的差異。從戰國開始,銅鏡合金中普遍含有鉛,鉛加入合金後,提高了銅鏡鑄造質量。《淮南子修務訓》中也有明確記載:「明鏡之始下型,朦然而未見形容,及其扢以玄錫,摩以白旃,鬚眉微毫可得而察。」《呂氏春秋達郁》中更有早先秦兩漢時,人們是用白氈蘸著「玄錫」來磨鏡開光的記載,漢鏡就曾有「和以銀錫清且明」、「和以玄錫清而明」的銘文。

其實,古人使用銅鏡需要經常磨光。手裡拿著工具沿街敲打,婦女們聽見後就出來磨鏡,這叫做「驚閨」,古代繪畫作品就有描繪這一景況的。

豐富的社會文化意蘊

銅鏡是古代人民照面飾容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同時作為一種工藝品,其鏡背的紋飾凝結了古代工匠的審美意趣和冶鑄工藝,正是由於銅鏡精美的工藝美術水平和廣泛的使用,其功能便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

1、古人墓葬的隨葬品

銅鏡本是日常用品,但由於鏡子能反光、能清晰映像,因而被人們引喻出許多社會功能,成為古人墓葬的隨葬品。由於銅鏡所具有的破暗取明、去魔壓邪作用,再加上古代「視死如生」和「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的觀念,人們把生活密切的銅鏡同葬,以供死者在陰間繼續使用。

浙江臨安五代時期的墓中便有發現於前後墓室屋頂暗窗中置銅鏡的。另外,在《漢書霍光傳》霍光死後所用「東園濕明」下註釋曰:「東園處此器,形如方漆桶,開一面,漆畫之,以鏡置其中,以懸屍上,大斂並蓋之。」亦說明瞭古人以銅鏡隨葬的習俗。

銅鏡不但成為古代貴族墓葬中最常見的隨葬品之一,在一些小型墓內也常有發現。當然,王公貴族使用的往往是製作精良、紋飾精美的大尺寸銅鏡,而一般的平民百姓使用的銅鏡尺寸較小,紋飾屬於普通常見的品種。

今天,現代考古學根據這些埋藏在古代墓葬中的銅鏡紋飾的不同時代特徵,為墓葬的斷代提供重要的依據,因此銅鏡又成為考古斷代的標識。

2、帝王的貢品或賞賜

銅鏡既然被賦予了多種的社會功能,兼具美觀實用價值,自然會被用作王公貴族、親朋故友之間饋贈的禮品。

據《唐書禮樂志》記載,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這天也被定為「千秋節」,又稱為「千秋金鑒節」,群臣會獻上美酒和銅鏡祝壽,或作為互贈的禮物,唐玄宗也會在千秋節贈群臣以銅鏡,以示聖恩。後來這習俗更流傳到民間。至於上貢品如「江心鏡」、「方丈鏡」等亦有這種用途。

在上者以至民間的贈鏡活動,無形中推動了銅鏡製作的發展和技術水平,使銅鏡成為精美的日用工藝品,並受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愛。

3、愛情婚姻的信物

銅鏡成為「花好月圓」的象徵,「破鏡重圓」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銅鏡大多是圓的,圓形在中國古代有圓滿、團圓、吉祥之意,也象徵愛情婚姻的美滿。因此在古代,銅鏡就常用作為愛情婚姻的信物,或嫁妝之一,如雙鳳鏡、雀繞花枝鏡、瑞獸鸞鳳葡萄鏡等。唐鏡中的許多銘文就表達了男女相悅之情。

另外,古書中提到的「山雞舞鏡」(《異苑》)、「化鵲捎信到夫前」(《神異經》)等故事,都與愛情有關,更成為許多詩文常愛運用的題材。這些美麗或淒然的故事,既表現了古人的美好願望,又說明瞭銅鏡作為信物,其傳承與紋飾內容是淵源有自的。考古發掘中也曾見到夫妻合葬墓中各持半面銅鏡的實例。

4、驅邪法寶與法器

鏡子能驅邪照妖,是中國古代以至現代的傳統觀念,古人不理解銅鏡映射的原理,以為銅鏡可以發光,具有「法力」,可以照妖驅邪。很多道士修行、煉丹時都鏡不離身;佛教和道教舉行宗教儀軌時,銅鏡亦成為不可缺少的法器;有些人還以鏡子作為鎮宅的法器。

相傳有很多關於鏡能照妖的故事,例如《西遊記》和《封神榜》,都有以鏡子辟邪照妖的情節。漢代劉歆著的《西京雜記》中,提到漢宣帝所持身毒國寶鏡有照見妖魅之功能。晉朝人葛洪所著《抱樸子》書中便提到道士背懸九寸明鏡,老魅便不敢靠近,如果有鳥獸邪物,用鏡一照,其本形俱現鏡中。唐人著作《古鏡記》中的寶鏡能使百邪遠人,具有降服妖怪精魅的神妙作用。

5、中外交流使者

在日本、越南、俄羅斯和阿富汗及伊朗等國均出土了不少中國古代銅鏡。在《三國誌魏志倭人傳》中,便記載了三國魏晉時代倭女王(今日本)遣使到來中國進貢,魏王便賞賜予「銅鏡百枚」的資料,這說明早在漢代,精美絕倫的中國銅鏡,已經成為周邊國家難得的珍貴禮物。在日本的考古中也發現了中國的魏鏡和吳鏡,以及當地仿製的「倭鏡」。

1959年,在日本福岡縣飯塚市立岩堀田的瓮棺墓出土了一面漢鏡,其銘文與西漢時期的銘文鏡基本相同:「日有熹,月有富,樂毋事,常得,美人會,芋瑟侍,賈市程,萬物平,老復丁,死復生,醉不知,酲旦星(醒)」。另外,1978年11月,在阿富汗席巴爾甘(Sibrkand)貴霜早期三號墓中,也出土了銘文基本相同的中國漢代銅鏡,這是漢代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又一證據。

古代銅鏡的形制、紋飾和銘文的發展變化,記述了先民們的藝術想像力和社會文化觀念,又顯現出其銅鏡文化自身的系統性和時代性特徵,研究這些紋飾和銘文,為我們今天認識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藝術和社會意識,提供了實物證據與一個獨特的視角。



来源:中國文化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