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大陸中小企業主經營的心酸歷程


【看中國2016年09月19日訊】近日,中國大陸網路流傳一篇文章,引起民眾熱議。一名從事機械製造老闆的兒子,在見證了父親的企業從起步、發展,直至在政府「十分無恥的策略」的擠對下,吐露內心所經歷的心酸歷程。

以下為原文:

看到有朋友說廣州的企業在微利的情況下關廠,深有感觸,這裡我也說一下我們的情況。工廠由我父母在94年創立,地處長三角一個經濟水平極高的城市。主營業務是機械加工。

94年創辦的時候固定資產約在兩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沒有自己的廠房,但這個行業的機械價值很高,兩百多萬幾乎都是機械價格。

父親以前就是國營企業副廠長,業務能力極強。從94年建廠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長率。2006年企業達到發展高峰期,規模為150人,年營業額2,500萬,毛利潤在30%左右。

那個時候父親有了產品線更新換代的意識,開始積攢資金準備更新生產線。一條進口的自動線大約需要1,000萬左右。我爸當時空餘資金大約有500萬左右,原本考慮在07或08年上自動線。

06年的時候當地政府對工業園區重新規劃,需要我們搬廠房。當時江浙各地都在爭相新建工業園區,然而縣鎮財政缺乏足夠的資金,所以他們就採取了一些今天看來是十分無恥的策略:

地方政府鼓勵當地企業搬遷進入工業園區,然而工業園區裡是毛坯廠房,既不符合工業廠房的標準,更無任何裝修。地方政府當時承諾的是,各廠以租賃的形式搬入新廠區,自己支付廠房改建和辦公區裝修的費用,地方政府將在第一個租賃期(5年)到期後以便宜的價格將地皮賣給各個企業。而如果不搬遷的話,有什麼麻煩自己看著辦,傳聞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環湖景觀工程。

說這話的是當地政府一把手,幾十家企業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得同意遷入工業區。

整個搬廠,廠房改建,廠房裝修,耗去了大約500萬資金。企業原先十幾年的慢慢積累幾乎化為烏有,更新生產線計畫無限期擱置。

06年時通脹已經加劇,原材料價格大規模上漲,廣東地區的民工荒首現長三角。

我父親當時為了留住工人,06年給工人平均加了10%工資。07年開春,我們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鹽城接工人回來上班。

06年時較94年的工資漲幅就不說了,只說06年的情況。

廠裡一線工人平均工資為1,200,2線為800,一個月做滿20個工作日之後的每天100加班工資。廠裡是免費吃住的。四人宿舍,一天三餐。

07年鋼材和工業用油價格上漲,毛利潤下降了10個點。我父親開始著急,他把剩餘的資金投入了當時在瘋長的股市,想從裡面圈一部分錢,再貸款在08年更新生產線。

從行業形勢來分析,更新生產線勢在必行。

結果在資金投入了六個月後,遭遇07年A股慘跌。還好投入的資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過股市盈利這條路是走不通了。父親只能回到原先的軌道上慢慢經營。

08年全球經濟開始下滑,我們廠的主要客戶,日本方面的訂單量急劇下滑。我爸意識到工廠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局了,開始採取裁員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時候有新聞說浙江民營企業開始出現倒閉潮。我們原先的供貨方,浙江的微型企業,紛紛停擺。有一個跟我們配套了十幾年的企業,還請我們去普陀山玩過。那天他們那邊倒閉清算,還欠我們五萬應付款。我爸去看他時,看到那個廠長,五十幾歲的人,正被兩個二十幾歲的按在地上打。兩個小年輕都是債務單位的,欠五十幾萬。

我爸看這情況,那五萬就沒提了,直接買車票回來。

2010年的時候人工繼續瘋長,普通一線工人2,000都留不住。食堂裡燒飯的阿姨,每天工作4個小時,給1,500居然嫌少。當地在進行大規模拆遷,很多原先二三層樓的房子都換到三四套房。當地的工人在拆遷後一下子就坐擁了好幾套房產,賣掉一套變現都有五六十萬。區區一兩千的工資已經不放在他們眼裡。這,大概也算是房地產行業對實體行業的一個另類衝擊吧。

2010年傳聞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輔助,可是只聞打雷,不見下雨。貸款標準一樣很高。2010年民間借貸開始流行,我們接觸了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年利率幾乎都在40%以上。民營實體行業很難有這樣的利潤率。我不知道都是什麼樣的企業在向他們貸款,但是我們這樣的肯定不行。2010年人工繼續瘋長,原材料繼續瘋長,原本不怎麼做的低利潤訂單也要開始搶,沒辦法,不做,人工照樣要付。

2010年的時候賬面出現虧損,這是開廠16年來的第一次。

做機械企業的可能知道,這個行業資金充沛率要求極高。拿到一個訂單,人家什麼都還沒付,就需要墊原材料費,各種原材料先進入,出產品,送貨,最後人家可能還是給你一些陳代匯票,需要一兩個月後才兌現。這其實就是在原價上打了個折扣,畢竟在這個高通脹,高利率的年代,今天的十塊錢,可能只有兩個月後的9.5塊錢,而我十塊錢放銀行裡還能吃點利息,所以這一來一去就等於給你打了百分之幾折扣。

但是沒辦法,這樣的單子也只能接,這樣的客戶也得做。廠裡有些骨幹跟了我爸快三十年了,都把這廠子看成是家了。

2010年的時候勞資糾紛開始逐漸增多,新來的工人做兩個月就提要加工資,不然就走人。要知道工人從入廠,到能出產品,差不多就需要兩個月左右的培訓時間。剛能產出的時候工人就提出這些要求。我知道他們也沒辦法,外面工資現在都開的很高,不給我們做,他們可以給別人做。

整個社會在高通脹的情況下都變得浮躁,大家都想賺快錢,你賺錢的速度必須得高過錢貶值的速度啊。

2010年底的時候,一線工人幾個核心崗位工資已經漲到5,000了。我父親一年忙到頭,過年的時候對我苦笑了一下說,今年白幹了,一分錢沒有。

2011年繼續困難,父親開始了改革,進一步大規模裁員。人數從100降到了不足40!說來好笑,都說生意越做越大,我們卻是越做越小。訂單我們已經不具備消化能力,開始進行大規模收購。也就是說,我們開始逐漸從一個生產型企業,變成了一個倒爺,只把檢驗關。而這些事情是絕對不能被上家知道的。大客戶有人來視察時,我父親是招呼親戚都來幫忙,全部站到生產線上去裝樣子,沒辦法,真的就是難成這樣!寫的時候眼睛都是酸的。

現在我爸考慮的已經不是更新生產線的問題了,而是這些骨幹如何給他們安置,讓他們有個好歸所。

2011年的時候廠房租賃期滿,當地政府給我們兩個選擇:1、根據市場價打8折把土地賣給我們2、年租金漲100%繼續租。

當年的土地八折也是06年的三倍啊!

如果沒有搬廠這檔子事,如果搬廠不是由企業出資,如果06年搬廠時直接同意企業可以買斷土地,我們都可以繼續活下去,但是沒有如果。原先那個做承諾的一把手已經高升,早不鳥你了,現任發話了,說八折是給出最大的優惠了。地方上企業06年到11年已經關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企業有的貸款把土地買了下來,現在幹起來出租廠房的勾當。

我父親決定先續租兩年再考慮對策。

以前在順境的時候,地方上的局長、所長,各個都是好朋友,一起打麻將,吃飯。當然,每次活動的費用都是我父親出。

以前不算什麼,但在07,08年後這成為極大的一筆負擔。金錢上的和時間上精力上的,耗費了一個企業家大量的原本可以用於企業經營的精力。

07年的時候當地資源環境局長暗示問我爸要錢。我爸提著5萬現金和香菸一起去他辦公室找他,被他罵了出來。我爸剛走到門外,他一個電話打到,說,老張,哎呀你直接來我這裡怎麼好看呢,週末出來一起玩牌。

週末我爸媽陪局長夫妻打了一夜麻將,只輸不贏,輸掉5萬。

我爸說,政策在這樣的執行力下還不如不要。原本可以直接給5萬,現在給了5萬還要犧牲一晚上的睡眠。

我爸給我看過一張花費表,08年一年,各種給當地官員的招待費大約花掉30萬,佔那年毛利潤的20%。民營企業稅收已經夠重,可是不知道總理案頭有沒有這另外20%的額外稅收數據。

如果這樣的困局僅發生在我們一廠,或者我們一個行業身上,那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們認命。可事實是,民營製造業幾乎每一家都面臨與我們一樣的困局,區別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鎮裡的企業家每年都會聚會,聚餐,探討問題。今年的會剛開過。06年的時候是200人開會,今年各位猜是多少?減少速度比我們廠裡的職工掉的都要快,今年是六十幾個人。

除了兩家企業是鎮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年營業額過億外,其他的幾十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幾乎都面臨一樣的困局。年度大會變成了訴苦大會。以前這些企業家都是講究面子的人,也都經歷過風浪,不願在人前示弱。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誰先起了個頭,企業家們都紛紛掏心掏肺的加入。

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幾條:

融資渠道極度困難。銀行幾乎不給微型企業貸款。長三角來說,年營業額5,000萬以下都算微型企業,但是這些微型企業卻負擔了長三角95%的勞動人口,和85%的稅收,但是這樣的企業,卻貸不到款。浙江那邊09年就開始有民營企業大量倒閉,後來老闆們變聰明瞭,走之前去狠借一筆高利貸,然後全家出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接二連三的聽說浙江那邊有全民借貸,資金鏈崩盤的新聞。還有那個吳英案也是,都是被逼出來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民營企業這麼困難,政府不出臺政策扶持。難道把民營企業都逼死了,政府的日子就好過了?中國經濟靠什麼?難道靠只進不出的國企?還是靠外企?靠淘寶?靠夜總會?不懂他們在想什麼。

瘋狂上漲的人力成本。漲工資是好事,但是物價和工資一起漲就不是什麼好事了。我想看貼的一定有人有這種心態,覺得我們做企業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工人工資高了就抱怨。其實不是的!工資漲,你漲的過物價嗎?漲的過房價嗎?穩定的經濟發展才是關鍵!人力成本上漲我們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漲。這會打破民營企業原有的生產規劃和生產布局,90%的企業倒在了生產線更新換代的前夜!

房地產打擊了民營企業家們的動力。很多企業家都和我爸一樣,後悔沒在賺錢的時候多買幾套房。以我爸為例,02年的時候一年就可以賺100萬了,那個時候可以買3套房。當然,我爸是投資機會沒掐准的負面例子。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業家們呢?06-11年持續炒房,沒人去在意企業的發展。那些關了工廠的很多人並不過的不好。以我爸的一個朋友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購入兩套房,10年工廠日子不好過,直接關廠了事。10年的時候出手兩套房,每套獲利300%!這個於他來說是好事,但是這真的是我們的政府想看到的嗎?企業家全去炒房??

以後有什麼打算?有沒有轉內銷?

打算貸款買些地屯起來,以後收租!

其實這個想法挺卑劣的,就跟前幾年搞門面房的一樣,鐵打的地主,流水的租客,一家一家換,服裝的換美容的換婚慶的,換來換去只有門面房東賺錢。實在沒辦法我們也只能這麼做了。

問題是我現在說服不了我父親,他做這個行業做了快40年。17歲的時候進國營廠,到35歲從工人做到廠長。40歲下海自己做,他不知道不做實業還能做什麼。何況廠裡十幾個骨幹跟著他二三十年了,這種亦君臣亦兄弟的關係讓他下不了決心關廠。

民企創造了95%的就業和85的稅收。

我們現在處於財富積累的階段,必須賤賣資源和體力。但是財富的積累被政府搶去了,產業無法轉型,這才是最大的痛。歐美國家沒有經歷過環境危機麼?倫敦為什麼是霧都呢?所以你的說法就是扯淡。

最後,高稅收壓制了人民的創業意識,低利潤讓企業無法有更大的想法,錢越來越難掙,鬼才願意創業,政府的與民爭利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所以所有的責任都在於政府的殺雞取卵。

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1要解決生存問題,2是逐漸做大做強,從低端加工業做起逐漸靠攏產業鏈上游,3解決自主研發能力,沒有企業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在第一階段過度到第二階段的過程中就被無情的扼殺。如果沒有把雞養大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殺雞取卵,這個陣痛,在往後的十年經濟大蕭條中會逐漸顯現,官員們也會意識的更深刻。

而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沒有了民營企業,沒有了從低端產業鏈低利潤裡掙扎的民營企業,幾個億的就業人口去到哪裡?都做服務業嗎?都去百度?還是都去國營企業?都去做公務員?

民營企業裡有兩個現狀你可能不知道

1。能做大做強的企業,每年都必定需要大量的公關費用用在官員身上,百度是一個例子。

2。很多做強的民企其實都是官方背景,華為就是一個例子。

我並不是想抱怨什麼,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親這樣業務能力強,兢兢業業心無旁騖曾經創造了無數成功的企業家也走到這步田地,還有多少民營企業能生存的很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