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報告:中國恐面臨「地區性經濟坍塌」


【看中國2016年09月19日訊】「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部分省份國內生產總值出現斷崖式下跌。特別是山西和東北等地區GDP名義增長率低於實際增長率,陷入實質性通貨緊縮。」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範志勇說,「地方經濟增速長期放緩不僅導致居民收入長期收入生長放緩甚至絕對下降,地方政府的收入亦會下降,削弱地方政府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能力。」

9月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在人民大學舉行。範志勇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面臨崩塌現象的地區通常也是在「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中任務最重的地區。在此背景下,應該更加關注局部區域財政收入崩塌的問題,特別是基層財政收入突變帶來的各種民生問題,建議設立過渡期基層財政救助體系。

國家統計局在此前一天集中公布了一批數據。多項數據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此前初現的企穩現象。

報告稱,宏觀經濟企穩的現象表現在:第一,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幅度進一步收窄,環比增長率有負轉正,顯示工業部門復甦跡象初現。第二、美元計價的進出口降幅收窄,人民幣計價的出口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人民幣貶值對貿易的改善作用初現。第三,工業生產穩中有升。第四,8月份製造業PMI指數達到50.4,扭轉了此前連續數月下降的趨勢,間接支持製造業復甦判斷。

「但是企穩的基礎並不牢固,宏觀經濟風險依然處於累積階段。」範志勇說。

報告指出,宏觀經濟復甦基礎不穩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需求不足,價格指數負增長風險依然存在。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率為1.3%,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值。

「自從2016年5月份之後,消費者價格指數再次進行下行通道,目前略高於通貨緊縮的臨界值。」報告稱。

範志勇研究分析發現,從細分商品類別來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下降主要是由於此前連續上漲的豬肉價格出現下降造成的。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可能與2016年以來不斷下行的貨幣增長率有關。

2016年以來,廣義貨幣(M2)增速持續下滑,從年初的14.0%下降至7月份10.2%,幾乎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12.2%,比年初下降0.9個百分點。報告稱,廣義貨幣增速跌至危機之後最低點,貨幣政策有「名松實緊」的跡象。

報告稱,中國經濟的整體風險依然存在,甚至存在不斷積累的可能。具體表現在:實體經濟面臨不確定陷阱,民間投資增速下滑,貨幣存量活期化現象假設;流動性供給存在「脫實向虛」風險;板塊和地區經濟塌方式下滑風險依然存在,地方財政面臨較大考驗;匯率波動和大宗商品價格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