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置失業工人是去產能改革的一個問題(圖)

發表:2016-10-09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為中國網路宣傳供給側改革的圖片。(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10月9日訊】據英國金融時報今天說,中國顯然在擁抱「供給側改革」,以減少過剩的工業產能,擺脫不良資產,原因是債務驅動增長的政策未能奏效。這一轉變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來說必不可少,但供給側改革的成效仍不明朗。

雖然中國領導人曾確立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調,但面對沈重的社會和經濟代價,許多改革政策已偏離這一原則。

報導說,最大挑戰之一是深受產能過剩困擾的重工業(包括鋼鐵、煤炭和鋁等產業)的員工安置問題,這可能牽涉到200多萬工人。有些人或許會說,這次改革比上 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容易推進,當時約有2700萬工人失業。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今天的失業工人要想維持合理的生活質量,其成本遠高於90年代, 當時絕大多數國企員工住的是福利房。

此外,當今的宏觀環境對改革不那麼有利,因為要找到另一個增長引擎、安排大批缺乏技能的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前景十分嚴峻。

據報導分析,上世紀90年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對負債纍纍的輕工業國有企業進行重組,從此開啟了一個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資源密集型的基礎製造業成了新的經濟支柱。

另一方面,本輪改革啟動時,以低端製造業為主的舊經濟正迅速衰落,而高端製造業和消費導向型行業相對仍不發達。

為了應對相關失業風險,中國政府已建立了一隻1000億元人民幣的安置基金,為失業工人提供安置費用和補貼。此舉有助於緩解社會壓力,促進企業按照 市場機制進行重組和破產,但這隻基金規模較小。與中國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人均約5.5萬元人民幣的失業補貼偏低。

北京方面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另一市場化手段是併購。某些並購交易具有商業意義,因為它們有助於整合資源,減少惡性競爭。

但是,要實現並購的效益,就需要融合運營和文化,妥善安置失業職工,還要與債權人談判。理論上,政策干預可以促進這一進程,但過往歷史證明,政策干預是無效的。

事實上,政策驅動的交易往往面臨整合阻力,因為企業缺乏這樣做的市場激勵。中國政府自2000年代以來一直尋求整合鋼鐵和煤炭等行業,但這兩個行業的產能在過去10年期間翻了一倍以上。許多企業至今仍揹負著1990年代末上一輪改革遺留的低效率資產和債務。

報導警告,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對市場化改革不是很熱衷,因為他們想保護所謂的殭屍企業,其中許多企業為地方經濟提供了可觀的就業機會和稅收。其結果是,一些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以維持社會和經濟穩定。但這種做法違背了市場機制,很可能讓殭屍企業苟延殘喘,卻犧牲了長遠經濟健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唐風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