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至1949年,戰場上蔣介石節節敗退眼看大勢將去,他考慮要「另起爐灶」,而其中關鍵就是要有「本錢」,那就是上海金庫的黃金。他密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把上海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運往臺灣。1948年12月1日午夜,一艘偽裝成破爛不堪的貨船,停靠在上海外灘江邊,這便是上海淪陷前夕蔣介石密令往臺灣搶運黃金的船。
據當時的中央銀行稽核處處長李立俠回憶,這次搶運的黃金前後分成三批:第一批,也是最主要的一批,為200多萬兩,直接運到臺灣省基隆港;第二批運走52.2萬餘兩;第三批由湯恩伯親臨央行運走19.8萬兩,這時離上海淪陷已不到10天了。前後三批,共運走黃金277萬多兩。同時搶運到臺灣的還有3526.9萬銀元,另有1537萬美元。
1949年1月28日,上海總領事恰伯特發給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一份電報稱:「200萬盎司黃金已轉移臺灣。上海尚存80萬盎司,其中50萬盎司以上正在運輸中。」根據《黃金秘檔》這本書的記載,除了走海路運黃金之外,還有空軍運輸機的參與。
1949年1月1日,從上海海運60萬兩黃金,其中10萬兩到廈門鼓浪嶼,50萬兩到臺灣。
1949年1月20日,90萬兩黃金從上海海運到鼓浪嶼。
1949年,空軍從上海江灣機場、南京明故宮機場空運55.4萬兩黃金到臺灣松山機場。
1949年5月24,國軍從上海撤離,最後運出19.6萬兩。
1949年10月1日,鼓浪嶼的黃金被悉數運到臺灣,共有22萬兩。
上海淪陷後,共軍第一次進入中國銀行的金庫,至少有3個籃球場大小的金庫,裡面空空如也。據上海地方志的資料,國民黨政府離去後,上海所有銀行金庫的黃金,僅剩6180兩,是原來國庫黃金的百分之一。
大陸軍民撤退陸續抵達臺灣達兩百餘萬人。而臺灣生產落後,物資不足。當人口一多,物價有如脫韁之馬節節攀高,直線上升。省主席陳誠等人焦頭爛額,於是動用從上海搶運來的黃金,進行救命,終於使得臺灣金融趨於穩定。
吳興鏞在《黃金秘檔》一書中說,「當年這筆黃金現今約相當於臺灣800萬軍民每人平均分到一英兩黃金或50美元……如果沒有這筆黃金及等值的純銀及外匯,那麼臺灣1949年至1950年用什麼來支付軍餉民薪、購買軍實米糧、進口汽油零件及填補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的年預算赤字?」
吳興鏞說:「另選單純環境其實指的就是臺灣,而黃金正是蔣介石可以另起爐灶的火種。」
蔣介石本人曾作過如下評述:「政府在搬遷來臺的初期,如果說沒有這批黃金來彌補財政,經濟狀況早已不堪設想,哪裡還有今天這樣穩定的局面!」蔣經國則稱這批黃金為「全國同胞血汗之結晶」和「國脈民命」。
責任編輯:傑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