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美國建廠:擊中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痛點(圖)

發表:2016-12-24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6年12月24日訊】新聞背景: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已準備再投資6億美元(前期已投入4億美元),共計10億美元的總投資,將福耀的一家玻璃工廠建在美國,還進一步表達了對在美國投資的看好。他認為,在美建廠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成本高,「中國除了人力,什麼都比美國貴。」這番言論一出,引發了社會熱議。此前,李嘉誠拋售內地資產時所引發的擔憂再度上演:「曹德旺要跑了嗎?」

最近,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公司董事長曹德旺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自己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廠的經歷,通過對中美兩國企業稅負和其他成本的比較,他得出了中國製造業稅負比美國高35%的結論,並坦言自己之所以在美國建廠,就是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在當下中國,一方面,經濟下行,競爭越發激烈,市場對提高產品品質、質量、品牌等要求不斷提高,倒逼著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但另一方面,企業在成本、稅收等方面面臨著較重負擔。


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公司董事長曹德旺(網路圖片)

曹德旺的言論引發社會對「中國製造」生存發展環境的思考和擔憂,甚至有輿論延續李嘉誠投資英國的思路稱曹德旺「跑路了」。曹德旺到底跑沒跑,為何要到美國建廠?他的舉措到底戳中哪個痛點?曹德旺中國製造成本是不是真的比美國高?中國製造企業還有哪些出路?包括中國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近期都頻繁發文關注。

看點一:曹德旺為何投資美國?

2016年10月7日,由福耀集團投資的全球最大汽車玻璃單體工廠正式在美國俄亥俄州竣工投產。該項目投資6億美元,是該州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中國投資。加上2014年福耀玻璃已在美國投資4億美元生產汽車玻璃,福耀集團在美國投資已高達10億美元,曹德旺對美國的投資引發輿論對「跑路」的猜測。

對此,曹德旺12月21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反問:「我什麼時候跑了?」他表示,福耀玻璃所有對外的投資,都是經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批准的。「我們是全體產業的供應鏈,我們做玻璃的,都隨著汽車廠走。汽車廠去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

曹德旺表示:「福耀製造的市場銷路65%在中國,我跑出去幹什麼呢?」但市場重點在中國不等於不出去投資,「因為你想變成全球公司,必須在國外投資。」他說,中國汽車商70%是我的玻璃。你說我跑出去,把那些汽車商扔下來,首先告狀的就是那些汽車廠。曹德旺明確表示:「我不是搬出去。我今年才投產的美國項目,還沒有帶來利潤。我在美國建廠20年前就開始了。這幾年在美國投資的同時,配合美國的戰略。」

據曹德旺透露,福耀玻璃在海外建廠的投資比例很低,只佔總投資比例的2%—3%,玻璃出口比例佔35%,絕大部分市場還是在中國。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福耀玻璃就在俄羅斯設立工廠,投資了2億美元,此外,福耀玻璃在歐洲、韓國也設有工廠或銷售公司。

看點二:曹德旺吐槽戳中痛點——實體經濟運行成本高

曹德旺吐槽國內投資環境,引發公眾議論,使得一貫低調的他瞬間躥紅網路。對此曹德旺表示:「中國厚待我,我才說出這些話。」

曹德旺認為自己說的一點沒有錯,應該承認成本是需要的,中國人現在要去抓這個問題。「我說話不是為自己說,只是說要注意美國的這方麵條件要比中國好。在那邊投資也發現這個問題。」他內心裏希望中國看到目前的投資環境問題並且要糾正,提高國家競爭力。

在採訪中,曹德旺對中美製造業的成本比較,非常具體,不僅涉及到稅收和勞動力成本,還涉及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等等。

以曹德旺此次準備在美國建廠的經歷來說,他在美國買的廠房,佔地面積有14.83萬平方米,花了1500萬美元,而美國政府給了福耀1600萬美元補貼,相當於沒有花錢。福耀在美國建廠的土地是永久性產權,而在中國,企業花費巨資後得到的只是50年的使用權。僅此一項比較就可看出,中國企業所承受的高成本,不僅僅表現在稅收上,而涉及企業運營的各個層面。

按照曹德旺的說法,目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仍比中國高,藍領(工資成本)是中國的8倍,白領是中國的兩倍多,但美國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比如:「土地基本不要錢」,「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5」。稅收方面,曹德旺說:「中國製造業綜合稅負比美國高」。這樣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還能「多賺百分之十幾」。這一席話,再度將中國實體經濟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推向了輿論前臺。

看點三:美國天然氣真比中國便宜

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美國工業用的能源價格低,其中電價是中國一半,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5。美國天然氣價格真那麼低?

對比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中國的天然氣價格確實是偏高,2012年-2014年,兩國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相差在4-5倍左右。其中,2012年4月份,中國的天然氣價格一度接近美國的10倍,數值分別是4.8元和0.53元,但是近些年價差有所縮小。

目前,居民消費均價9.22美元/千立方英尺,折合2.15元人民幣/立方米;商業用戶均價6.97美元/千立方英尺,折合1.62元人民幣/立方米;工業用戶均價3.2美元每千立方英尺,折合0.75元人民幣/立方米;發電用戶均價2.69美元每千立方英尺,折合0.63元人民幣/立方米。

金銀島天然氣分析師江波表示,當前北京居民用氣價格2.28元每立方米,可以看出在居民用氣方面,美國似乎並沒有多大優勢。但其它用戶的用氣價格,國內遠高於美國。中國工業用氣價格是美國的3倍。

中國天然氣工業用價有下調空間嗎?江波認為,工業用氣價格跟非居民門站價直接相關,我國正在大力推動非居民門站價市場化定價。冬季峰更高,夏季谷更低。低谷期就是工業用戶減成本的時期。到了夏季需求淡季,再把價格降下來,低價促進需求。通過價格變化,對用氣波動性進行削峰填谷。「目前天然氣供應商已經承諾,波谷降價,得到明年淡季才能看到降幅。」江波表示。

看點四:正經歷深度調整的「中國製造」,路在何方?

提高產品附加值、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的核心是積累「中國製造」的後勁兒,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圖所在。「中國製造」正在經歷的變革,表面上看是成本的高低變化,實質是結構的深度調整。急需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保持戰略定力,尋求成本之外的競爭優勢。

首先,提高產品附加值。把產品做好,把技術做強。用創新去開啟市場、引領市場,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無論是新科技,還是新模式和新業態,核心都是倚重創新來撬動新需求、形成新動力,打造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的融合,創新已經方興未艾,其發展潛力和影響力不可估量。

其次,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依靠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通過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率,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資金、設備、原材料的利用率,讓產業發展更加健康、集約、可持續。

當然,也不可迴避,一定要繼續推動降成本。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

或許這話現在說有點早。但沒準兒有一天,「中國製造」招牌再度打響,核心競爭力提升,曾經給人家做加工配套的中國,反過來人家也會給中國「打打工」。到那時,也許不用再過分糾結成本問題,而是更關注前沿戰略和未來方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靖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