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位太平宰相—呂端、李沆、王旦(組圖)

昂昂宰輔器 可以濟大川

作者:宋紫鳳 發表:2017-10-30 0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說起這段太平之世的太平宰相,則呂端、李沆、王旦是也。
說起這段太平之世的太平宰相,則呂端、李沆、王旦是也。(網絡圖片)

茫茫大海上,風浪漸高,大宋出使高麗的官船在風浪中搖來蕩去,如一葦敗葉,似乎下一個浪頭過來,就會被埋沒浪底,船上的人驚恐萬狀。而此時呂端卻獨坐艙中,手捧一卷,憑案展讀,如坐書齋。多年以後,這位於傾危之際端坐讀書、毫無懼色的呂端成為太宗的當朝宰相、託孤重臣。而他果然不負厚望,輔佐真宗順利登基。

宰相往往被喻為「濟川」之才,想來呂端的這段「濟海」經歷也真的是命應臺輔。在他之前,值得稱道的兩位宰相趙普和呂蒙正,一位輔佐太祖掃平諸藩開國立朝,一位輔佐太宗在北伐失敗後收拾局面勵精圖治,俱可謂濟川之才,他們的故事已在《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身正氣佐聖功》中提到過。而另一位在《功居將相等閒事還向樽前醉笙歌》中提到的寇準則輔佐真宗抵禦了有宋立朝以來最大的一次來自遼人的危機,使大宋朝轉危為安,亦是濟川之大才。而自呂蒙正至寇準間,雖然邊患不斷,幸有楊家將鎮守北方鎖鑰,故而朝野上下得享太平。而說起這段太平之世的太平宰相,則呂端、李沆、王旦是也。

宰相之職,輔佐天子,總領百官,親附萬姓,鎮撫四夷。責任如此重大,必然非其人而不處。《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自然,宰相之器全在有德。而所謂宰相之德,則在正大,在威重,在器量,今觀呂端、王旦、李沆一輩宋初名臣,俱為宰輔之大器。

早在拜相前,呂端就處處顯露出不平凡的過人之處。
早在拜相前,呂端就處處顯露出不平凡的過人之處。(網絡圖片)

呂端早在拜相前,即以老成持重、處變不驚而聞名。趙普當年任宰相時,就曾說:「吾觀呂公奏事,受嘉賞未曾喜,遇抑挫未曾懼,亦不形於言,真臺輔之器也。」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寇準也曾向太宗舉薦呂端器識非常。不過,那時太宗並不以為然。然而這個心寬體胖、平易近人的呂端卻處處顯露出不平凡的過人之處。

一次呂端為某事牽連被貶商州,太宗命人給他帶上木枷,臨行前正值有幾份公文有待處理,呂端堅持要處理完畢,鎮定自若的說道:「只管拿來,戴枷判事,古亦有之。」而貶去商州的路上,呂端談笑如故,不以得罪為苦。又如淳化三年(992年),開封府尹皇子元僖暴斃。朝庭降罪審查,一時官員廣受牽連,時任開封府判官的呂端亦不免禍。不過,其他官員紛紛請求減輕處分時,呂端卻說自己是「罪大而幸甚」,主動自求外貶。呂端故事,皆此類也。于是到了至道元年(995年),宋太宗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而太宗交給呂端的最後一件大事,則是輔佐太子登基的託孤重任。其後果然,太宗駕崩之日,李皇后欲改立皇長子為新君,全賴呂端之力,皇太子才得以登基,是為真宗。真宗登基後,垂簾召見群臣,小事上看似糊塗的呂端,在此重大關頭,卻極為心細,他立於殿下,並不急於參拜,而是請求將簾子捲起,之後,呂端走到真宗面前,端詳確認無誤後,才轉身下殿,率領群臣拜呼萬歲。呂端在真宗朝可謂德高望重,真宗皇帝見到呂端即肅然起敬,從不直呼姓名,而以官名尊稱。

論威重者,莫若呂端,而論正大者,莫若李沆。史載李沆為人有骨鯁之操,臨大節而不奪,不苟隨人主之意以取寵,平時處事,皆守法持正,雖危言抗論,孤立特行,亦無所畏憚。

一天夜裡,真宗派人送來手詔,讓李沆擬旨封劉氏為貴妃,李沆以為不合法度,于是當著使者的面,就著燭火把詔書燒掉了,並請使臣回覆真宗,只說「臣李沆以為不可」。于是真宗便不再堅持。又一次,駙馬都尉石保吉求為使相,真宗幾次向李沆徵求意見,李沆始終以保吉既無戰功,也無資歷,認為不可予以使相之銜。

李沆面君入對,從不密奏。一次真宗問李沆:「別人都有事密奏,你卻從來沒有,這是為何」。李沆答道:「臣身為宰相,所行皆為公事,公事自然要公言之,何須密奏?但凡人臣有密奏者,非讒即佞,我最厭惡這些,又豈能傚尤」這一段不長的對話,載於宋史之中,使今人讀之,仍可想見李沆端凝宏遠的正大之氣。所以李沆立朝之日,朝中無小人,而李沆歿後,則被宋人尊為聖相。

常言道:宰相肚裡能撐船,講的是器量。宰相者,為百官之首,萬民所瞻,自然要有包荒含垢、兼容虛受的德行。而宋初名相中,王旦的器量最為人所共知,能恕小過,能忘舊惡,而在這一點上,剛忿不能容物、嚴毅幾至苛刻的寇準亦深服之。

王旦與寇準是同榜進士,故而以同年互稱。寇準喜直諫,不留情面,連他的王同年也免不了被他批評指責,而王旦卻常對真宗稱許寇準。真宗不解,王旦答道:「我久在相位,政事必然多有闕失,寇準直言無隱,更見其忠直,這就是我推重他的原因。」

彼時,寇準在樞密院,見中書省公事有違條例,便奏報真宗,中書官吏包括王旦在內一併受罰。不久,樞密院亦有違例之事,中書堂吏送呈王旦,希望他也奏寇準一本,王旦沒有這樣做。事後,寇準慚愧地對王旦說:「同年,你怎麼這麼大的度量。」後來寇準被罷樞密使時,認為自己資深功高,曾向王旦求使相之銜,王旦斷然拒絕道:「將相之任,豈可私求。」令寇準很是下不來臺。過了幾日,真宗降旨,授於寇準使相,寇準入朝告謝,沒想到真宗對他說,這是王旦所薦。寇準回來後,感而歎道:「王同年的器識,非吾所可以測度。」

大川之濟,舟楫之利。回顧北宋前期的這段太平之世,先後主政中書的除呂端、李沆、王旦外,又有如李昉、畢士安、向敏忠等諸多賢士,俱是一時名臣。在中書省深靜的公堂下,這些賢士大夫兩兩相繼,開創了一段君臣同心、朝野太平、經濟富庶、政治清明的治世。



責任編輯:美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