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東晉時,廬山的一尊文殊菩薩像,是晉朝名臣陶侃所建。他在督師軍旅南海時,有漁人每見海邊放光,因而告知陶侃。陶侃派人尋之,見一金像,隨波而至船側,打撈、捧請上來後,檢視其銘文,知是阿育王所造之文殊菩薩像。
在阿育王的傳記上說:「阿育王既統此州,命鬼王制獄,怨酷尤甚。文殊現處鑊中,火滅水清,生清蓮花,王心感悟,即日毀獄,造八萬千塔,建立形象,其數亦爾。
起初,陶侃並未深信因果,及見此文殊菩薩像,生起歡喜誠敬心,把像送到武昌寒溪寺。後來陶侃調官荊州,派人來迎此像。可是,本來輕而易舉的金像,現在數十壯漢,也抬不動。又加派人許多,用人力,牽挽上輿,僅得上船,船幾乎被壓沉沒。使者回報,陶侃只得命他們仍然把金像送回本寺。回程中,金像非常的輕,不用多大的力量,就送回到寺裡。
慧遠法師聞聽,敬具威儀,來迎入廬山,一點也不困難。當時有兩句諺語說:
陶為劍雄,像以神標。
雲翔泥宿,邈何遙遙。
佛法感應,是以誠而致,不是以人力可強求的。
隋朝末年,盜賊四起,天下大亂,僧徒亦各散去。有一老僧,也來辭像,欲離去。忽然金像對他說:「你年老,可待在寺裡,不要緊的。」老僧依言住下。
不久,董道沖賊寇來擾江州(九江),賊徒入寺覓財物,強迫老僧要錢,老僧說沒有。賊要用火燒他,老僧說:「我死在寺裡,會污穢伽藍,讓我到寺外去死,如何?」
賊徒就拉他到寺外,將欲殺之。老僧自語道:「我行年七十,不負神佛所教,而今死亦瞑目!」他伸出頭來,等待賊寇下刀。賊刀舉起,卻自刺心窩,穿背而死。群賊見了害怕,奔走到慧遠法師的墓邊,忽然天昏地暗,雷電殛死賊眾九人。江州的子女、衣物,多依山藏匿。從此賊徒不敢入山。
文殊菩薩像,在東林寺的重閣上。唐初武德年間,石門谷風,吹閣北傾,欲將閣扶正,又無法施工。寺僧禱求伽藍,不久大風從北面吹來,閣被風吹正,還舊如故。
(據釋煮雲著《佛門異記》)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