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經濟領域因受到「退場」和「必需加強黨的領導」影響,引發民營企業家的恐慌。(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http://twibee.com/tweet/874963759621480449)
【看中國2019年1月15日訊】中國民營經濟領域因受到「退場」和「必需加強黨的領導」影響,引發民營企業家的恐慌。
年關將至,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了不少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舉措。但有輿論認為,這些措施不能改變頹敗的大勢。為什麼人們如此不看好中國政府對民企的利好措施呢?
近年來,中國經濟下滑日益嚴重,尤其民營企業普遍呈現衰退的景象。據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2018年中國公司因為經營困難,出現債務違約的有52家,其中民營企業就佔了45家,是歷年以來的最高峰。
面對這種衰退的趨勢,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陸續對民營企業釋放了各種利好政策。去年底,中國央行表示將為民營公司的債券銷售提供100億元人民幣信貸支持。今年1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要對小微企業推出一批新的普惠性減稅措施。
但輿論對這些措施的評價並不太高。旅居美國的民營企業家胡力任認為,這些措施可能只對部分小微企業有激勵作用:
「就是對於一些初創企業,微小企業,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個東西不會產生實質影響。」
財經分析人士秦鵬則認為,這些措施對小微企業的真正利好非常有限:
「特別是小的那些企業,政府實際上是顧不上的;對於銀行來講,還有財政來講,很難說有什麼實際的價值。因為現在只是減稅,很難說有什麼補貼的東西。」
秦鵬認為,根本的問題在於中國政府沒有轉換職能:
「這個政府不是一個服務性政府,而是管理型的,或者說是官僚型的。然後,你突然讓它轉換出來,去幫助小企業;第一,它可能沒什麼經驗;第二,它可能有個慣性的問題。」
根據新華網的報導,李克強所宣布的普惠性措施中,包括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使其稅負降至5%和10%。對主要包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在內的小規模納稅人,將增值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等等。這些減稅政策實施期限三年,預計每年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
國內不少經濟專家對中央政府的這一波政策走勢比較樂觀。據「第一財經網」去年年底報導,多位財經專家估計,2019年減稅降費總體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
胡力任認為,減稅降費等對民營企業的利好措施要想起作用,要考慮週期的效應:
「這種影響不會馬上就起來,而可能是未來5-10年當中。像我以前也投資過科技企業,科技企業整個投入到產出,要3-5年時間吧。」
身在加州的民營企業家肖運軍則認為,這些減稅措施的利好都是空談:
「拿傳統企業來說,他們(政府)一直在打壓房地產,這些企業根本就是死翹翹的,減稅有什麼用。傳統產業的都和房地產有關,房地產都打死了,沒有利潤,減稅有什麼用呢?」
這些評論表達出的憂心忡忡,與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是相襯的。去年年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新書《民營經濟改變中國——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主要數據簡明分析》中提到,民營經濟佔據中國GDP的2/3,而10年後可能佔3/4。
但中國政府近年來實施的經濟政策卻極大地阻礙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受到各方指責。據德國之聲近日報導,曾一度看好中國經濟的美國學者拉迪(Nicholas Lardy)最近在新書中提出批評,自習近平上臺以來,中國奉行國家主導的發展模式,採取國進民退的路線,與市場化改革相背離。
肖運軍的看法也與此類似:
「科技都讓國家控制了。你如果有科技含量的話,就不會是個小公司,很快就會壯大,然後國家很快就會介入。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都沒有開放,都是國家壟斷。」
他指出,中國政府採取的一些利好措施都是虛假的:
「它其實就是想在中美貿易戰中緩和,所以它非要裝出市場經濟在開放的假象。」
目前,民營企業衰退的趨勢還在繼續。中國《華夏時報》12月底的一篇報導指出,從10月份開始,北京每天登報註銷的公司就有2000家左右,其中大部分為小微企業。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