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曾獲「忠義之氣貫日月」之評價,而他的確不需用道符、咒語,只憑著一身忠直正氣,就可鎮服鬼祟。(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蘇軾(1037年-1101年),號東坡居士。世人稱他為蘇東坡。他「忠義許國,遇事敢言」,才華橫溢獨出當世。宋神宗愛讀他的文章,稱他為「天下奇才」。他雖有高才,卻不恃才傲物,平日待人寬厚溫和,只要此人稍有可取之處,他都會傾囊與其論辨唱酬,所以士大夫都很尊敬他。這樣的大文豪,除了擁有眾多的軼事可供傳播之外,還有幾則與鬼神談判的故事,能讓大家津津樂道呢!
接下來咱們就來說一說吧!
一身正氣 堅拒邪祟索求
根據《師友談記》記載,蘇東坡曾說,他這輩子曾經數次與鬼神辯論。他的次子叫蘇迨。蘇迨小時候,忽然有一天,他說家裡有一個賊,看起來又黑又瘦,穿著青色的衣服,還在屋裡亂跑。
蘇東坡讓幾個僕人去找,結果什麼也沒發現。但是,蘇迨的奶媽突然出現了狀況。她忽然性情大變,歇斯底里地瘋狂大喊。蘇東坡聞訊去看望這位奶媽時,只見她憤怒地朝著蘇東坡大喊:「我就是那個又黑又瘦穿著青色衣服的人。我不是賊,是鬼。想讓我從奶媽的身上離開,你得為我請個巫者。」
蘇東坡態度強硬又直接地拒絕了它的要求。那鬼祟又想要些小功德,吃點人間香火、酒食,蘇東坡再次拒絕了。鬼祟接連講條件,都被蘇東坡拒絕。最後,那鬼祟只求一杯水,蘇東坡令僕人給了它。喝了水,奶媽忽然倒在地上,然後就甦醒了。
士卒遭侵擾 東坡正氣鎮邪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朝廷任命蘇東坡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鳳翔位於陝西西部,離渭水不遠。蘇東坡因此遠離了京城,在外任職,副署公文,審問案件。
四年後他除官,從鳳翔返回京都,途經華岳。一行人正順山路而行,一名隨行士兵忽然中邪,在路上自己脫起衣服,一件一件地扔掉。蘇東坡讓人把他綁起來,勉強給他穿上衣服,但是衣巾又掉下來。眾人都說一定是觸怒了山神,那個士兵才中了邪。
蘇東坡走到廟裡,對著神像說:「昔日我去赴任,沒有向您祈福;如今回程,也沒有向您祝禱。今天只是因路過而不敢不謁拜。有一個隨行的士兵突然中邪發狂。人們說:『這是山神發怒了。』我不知道是否因此而這樣?然而,這個士兵地位卑下猶如蟻虱,哪裡值得勞煩山神顯現威靈?或許,他犯下了別人不知道的罪惡,我們實在不知道;或者他懈怠失禮,或者他盜飲御酒等小罪,這也不值得神明責備,應當置之度外。」
接著,他又說道:「我認為,山神藩鎮統轄一方責任重大,所轄範圍很廣。其間有權有勢的富貴人家,有人行事奸邪,山神不敢向他們示現威靈,卻對一個小卒施怒,這樣恐怕不行吧?一個小吏病倒了,一件事就有缺,希望您能寬恕他,可以嗎?」
蘇東坡禱告完畢後,剛離開那座山神廟,忽然馬前颳起一陣風,霎時狂風呼嘯,一片飛沙走石。 蘇東坡逆著大風,艱難而行。眼看著風勢越來越大,蘇東坡的身邊只有一個隨從,負責帶著他的行李走在後面,其他人都想著避一下風頭。有人勸蘇東坡,最好再去廟裡向山神禱請,好免去這場災禍。
蘇東坡說:「是福是禍,都是出自上天的安排。神明怒則怒,我還是要走我的路。山神又能把我如何?」不久,大風就停止了,什麼災禍也沒有發生。
根據《柳亭詩話》記載,傳聞蘇東坡是天上的奎星星君,或許他來源很高,鬼神不敢侵犯。加之為人寬厚,忠直敢言,一身正氣消弭了風災。
講解脫之道 書禱文祭祀
宋哲宗即位後,蘇東坡擔任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禮部貢舉等官職。他於元祐六年(1091年),任吏部尚書。
蘇東坡的二兒媳歐陽氏是歐陽修的孫女。那一年,她產後沒多久,在身體虛弱染病之際,不幸遭到了鬼祟侵擾。這個年輕的兒媳突然對家人說:「我姓王,名叫靜奴。去世後,我的魂魄滯留在此,已經很久了。」
蘇東坡責備那鬼祟說:「我不是怕鬼的人。況且京城裡有很多道士善於祛邪逐妖,他們絕對有能力把你趕走。你因糊塗愚拙斷送了性命,死後還想作祟鬧事!」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曾經在安國寺參禪多年,通曉一些佛理。於是,他為王氏的靈魂講述解脫的道理,又善言相告:「你最好離開,明天傍晚我一定會用佛門之法,為你做些功德。」
於是王氏雙手合掌,說道:「感謝尚書大人,我這就離開。」此後,二兒媳也就痊癒了。第二天黃昏,蘇東坡言而有信,親自書寫了一通禱文,備辦了祭品,焚香祭奠,送予王氏。
許月卿六《跋東坡墨跡》評價蘇東坡:「忠義之氣貫日月。」他不用道符、不用咒語,多次憑著一身忠直正氣,就鎮服了鬼祟。
參考資料:
《師友談記》
《宋史》卷338
《黃州安國寺記》
林語堂著,《蘇東坡傳》第六章/第十七章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