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高地偏的山林中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紐約或東京這樣的大都市,大多數人都難逃蝸居的命運。即使是斗室之地,月租對於工薪階層來講也是價格不菲,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其他開銷,估計一般人從早忙到晚都在為生計奔波。雖然也有「大隱隱於市」之說,但是在心浮氣燥的現代社會,隱不了幾天就會變得狂躁起來。大都會中的百人百態,讓人世間的勾心鬥角也變得更為複雜,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人自然老化得很快。此外,都市中要找到一些純淨、天然的食物也比較困難,轉基因和農藥殘留自不待言,要在超市之中尋找一些沒有噴灑防腐劑的蔬菜和水果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思慮再三,我還是想做「小隱」,在天高地偏的山林中過一種每天粗茶淡飯的日子。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這兩句詩出自於《順治皇帝出家偈》。據各種史料推論,清順治皇帝並未出家,他23歲就退位讓給8歲的兒子康熙,在宮中獨守青燈十幾年,37歲圓寂。此詩也可能是後人杜撰而不是他本人原作,但是卻充滿了人生哲理和色空思想。「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整篇詩充滿了淡薄名利、看破紅塵、歸隱山林的出世思想。而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則是詩中的「百年世事三更夢」。
俗事無須爭 心淨萬事輕
在喧囂噪雜的紅塵世界中,當把一些事關個人利益的繁瑣雜事看得很重時,就很難保持住一個清靜祥和的心態。電子郵箱中的垃圾郵件堆積如山;手機的呼叫鈴聲響徹在各個角落;報紙、電視等媒體不分晝夜的傳送著各種無聊的信息。當我每天面對這些無聊的瑣事之時,自然也會變得心浮氣躁。然而,當我放棄了爭鬥之心時,就對戰爭題材的歷史文獻不再感興趣,也不屑與他人爭論;當我放棄了利益之心時,就不願意再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商業投資信息,而願意走出門外去觀看日出日落;當我放棄了口舌之欲時,就不再對各種美味美食的信息津津樂道,而更願意去自己的小農場種菜種花;當我放棄了情慾之心時,便覺得人世間的七情六慾都不值得傷心分神,清心寡慾、生無所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神傳文化中蘊藏著宏大的智慧。《唐詩三百首》中有一首唐朝李頎所寫的《送陳章甫》一詩:「胸闊千愁似粟粒,心輕萬事如鴻毛。」看似樸實無華的字句,卻是無比精闢的生活格言!當一個人心焦煩惱之時,人們往往是因為把那些能得到蠅頭小利的繁瑣事務看得非常重要,卻忘記了胸闊和心輕才是人生修行的目標!古代諸葛亮的「晴耕雨讀」,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作息方式,古人生活簡樸,卻都明白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的道理。然而,人一旦跌入物質慾望的深淵,就會忘卻做人的初衷而無法自拔,強烈的物質慾望腐蝕人的心靈,逐漸使人良知墮落,最終使人成為慾望的奴隸。內心清靜純淨,才能把俗事看淡,達到超脫的精神境界。
俗事能看淡 氣度定超然
許多現代人擁有巨大的物質財富,卻再也無法領會陶淵明的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灑脫與嫻靜,不能達到胸闊和心輕的境界,浮躁的心靈就只能像水中的雜草那樣隨波逐流。人世間除了生死之外並無大事,然而當人們拚命地追逐名利之時,就會患得患失,在各種恐懼和壓力之中煩躁地度日。
俗事能看淡,氣度定超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紅塵中保持一顆平靜心最為重要。平靜的心中,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儘管世事繁雜,心依然,情懷依然;儘管顛簸流離,腳步依然,瀟灑依然;儘管歲月滄桑,心態依然,生命依然。守住平靜心,使其成為一種風度,寧靜而致遠;守住平靜心,使其成為一種境界,悠然而豁達;守住平靜心,使其成為一種睿智,淡定而從容。做人其實不需要富裕的物質享受,更不需要非常複雜的思想,凡事隨緣,不攀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不執著於一念,捨得放下。適時放下,會讓生活的底蘊更加雋永和悠遠,讓內心更加淡定與安然。
其實世間萬事在當時不管如何重要,時過境遷之後再去觀察一下,不過都是像夢境一樣虛幻的往事而已。把世間的俗事看得輕如鴻毛,是一種灑脫,也是一種襟度。不重視修心養性的人無法達到那樣的境界。看透了人世間的寒熱冷暖與喜怒哀樂,我自己也越來越喜歡簡樸的生活,起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坐煉功,先使自己平心靜氣。每天凝視日出日落,潮起潮退,內心也能獲得大自然的神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