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期間,芒花是最有特色的植物之一。(圖片來源:Pexels)
白露是在中華傳統24節氣中,位列第15。在每一年9月8日前後,太陽會抵達黃經165度,交「白露」節氣。今年白露是在9月7日到來。關於白露,不少古籍均有記載。古人《孝緯經》云:「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中國古人把白露分成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這意思是說,鴻雁自北往南遷徙,大為鴻,小稱雁;為了避寒,燕子朝南飛去;群鳥感知秋天的肅殺氣息,開始儲食,如藏珍饌那般準備安度寒冬。
白露習俗與禁忌
一、祭禹王
白露到來時,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百姓會祭拜禹王。禹王,就是鼎鼎大名的治水英雄大禹,被太湖畔的漁民讚稱為「水路菩薩」。
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與白露一到,此地均會舉行祭拜禹王的香會,目前以清明、白露兩祭的規模為盛大,時間長達一週。
民間關於大禹的傳說甚多。據悉,有一座與呂梁山相連的大山名為龍門山,它阻擋了黃河的去向,致使黃河水無法流通,害得上流的孟門山被淹沒了。大禹為了疏通河水,便把龍門山闢開,如兩道大門般,好讓河水自懸崖峭壁奔流而下。後人感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將該處稱為禹門。另有民間傳說指,大禹在此鑿山許久都挖不開,遂化龍開山闢石,故此處稱為「龍門」。
至於民間著名的「鯉魚跳龍門」,則是關乎龍門附近的鯉魚澗。據悉,有本事的鯉魚逆流到龍門的上游,並順利跳過去的就會化成龍,故得此名。
清代顧炎武特地創作《龍門》來讚頌大禹莫大的功績:
亙地黃河出,開天此一門。
千秋憑大禹,萬里下崑崙。
二、收清露
古人認為,白露期間產生的露水,是絕佳的養生品。因此,古人會選擇在白露時「收清露」,就是將凝結的露水收起來煮過後飲用,好獲得延年益壽之神奇功效。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即有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
「收清露」可謂是十分特別的儀式。古人還相信,白露的露水還有淨化、擋煞之作用。如果白露是在俗稱的鬼月(黃曆七月)間到來,還可拿白露的露水灑在家門口,藉此淨化。
三、喝白露茶
民間有言:「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可見,白露茶是秋季的特色茶。之所以出現此說,主要是因為茶葉在歷經了長期的淬鍊,品質會在白露到來期間達到頂峰,屆時飲用起來,口感最佳。因此,在品嘗白露茶時,不妨呼喚親朋好友,相聚一起好好欣賞茶香茶色。
除了白露茶,湖南郴州一帶則會選擇在此時節釀製白露米酒。
四、吃龍眼
白露期間正是龍眼的盛產期,在此時節的龍眼不只大顆核小,還十分鮮甜。民間還有「南桂圓、北人參」之說。百姓認為,在白露日吃一顆龍眼,就可等同於吃下一隻雞的營養。況且,龍眼不只能補身體,還因諧音關係,具有開運之美意。中國福建的福州人,就因此會選擇在白露時期吃龍眼。
除了吃龍眼補身體,江南一帶還流傳「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鰻鱺就是指鰻魚。因為白露時期的鰻魚肥美,又具有補虛養血、祛濕等功效,因此南方人喜歡在此時吃鰻魚。
五、注意保暖
古人有云:「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這話的意思在於提醒民眾,雖然此時期的白天溫和,但入夜卻變得寒涼,故須注重保暖,切勿打赤膊、裸露身體,晚上睡覺時則別把冷氣溫度調得過低,且要蓋好被子。
六、飲食禁忌
白露時的天氣逐漸轉涼,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差,建議大家要順應時節吃當季食材,維持均衡飲食,並保持規律作息,如此一來才不易生病。
專家還建議,避免攝取辛辣、醃製等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煙、酒、咖啡、濃茶等,平日也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冰品或冷飲,避免增加腸胃負擔或讓寒氣入侵。
由於秋季正值肺部容易損傷的季節,而白色食物入肺,能達到補氣潤肺之功效,故建議吃一些白木耳、水梨、百合、山藥等食物,助於緩解秋燥等症狀。
總之,民俗素來有「補冬從白露開始」之說,我們可把握時機,修補身心,穩健度日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