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示意圖(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月27日訊】「潛艦國造案」原型艦海鯤號下水典禮後,進入港測→海測階段,目前港測有十幾項缺點,通過後才會進行海測,接著正式進入後續艦籌建,後續艦7艦總預算2,840億餘元,預計至2038年即14年完成建案。國防部及海軍採取十分嚴謹審慎的態度,今年僅編列約20億,部長也公開承諾,只要海測沒過關,所編列相關預算不予動支。
立法院職責在監督政府,審查及凍、刪預算為其職權,問題在是否合理正當。以「潛艦案」為例,要求在海測通過後相關經費始得動支尚稱合理正當,問題在海軍今年將陸續與次合約商接洽、備料、簽約等相關前置作業,如不當凍結,可能影響進度1年,通常會延後兩年,最嚴重地是國內外主、次合約商是否會懷疑台灣持續建造的決心,是否會影響廠商先期整備、簽約的意願?
維持後續潛艦先期作業預算的必要性
「潛艦國造案」的難度並不在於船體的建造部分,而是主要裝備(所謂紅區設備)多須外購,敏感的紅區設備都需要國家許可,那些願意對臺核發裝備輸出許可的國家,其政府可能會因為選舉結果或國際政治因素介入而改變。而我方可能面臨的最大隱憂就是買不到後續艦的裝備,先期編列後續艦作業預算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合約降低外國政治力的干擾,保障裝備供應的穩定性,促進後續艦建造順利,實不宜因預算凍結而導致後續艦的裝備可能沒有著落的風險,如果因此斲喪或延誤我建構水下戰力的迫切需求,這個責任誰擔當得起?
朝野對建構可恃的水下戰力具有共識卻命運多舛
回顧李登輝政府於1995年成立「潛艦發展辦公室」,但當時國際環境迫我「外購無門」。陳水扁政府於2001年爭取到小布希政府承諾售臺八艘柴電潛艦,受到當時在野黨杯葛及其它主客觀因素拘束而毫無進展。為應對臺灣面臨日益嚴峻的安全挑戰,亟須替換老舊潛艦以提高防衛能力。在外購潛艦終不可得之下,馬英九政府於2014年開始「潛艦國造可行性評估」卻已延宕十幾年;蔡英文政府於2016年啟動「潛艦國造案」,著手建造潛艦;賴清德政府於2025年為後續艦編列作業預算,以維護戰力建設的延續性。顯示朝野對建構一支可恃的水下嚇阻力量具有很高的共識,但卻阻撓不斷,波折再三。
潛艦對強化台灣的防衛韌性深具價值
潛艦擁有隱蔽性佳、奇襲性強、機動性高、自持力大(持續耐航力,endurance)等特點,相對於水面艦和陸岸目標,可以形成一種「敵明我暗」的空間不對稱態勢,因此極有利於執行戰略與戰術上的多樣性任務。柴電潛艦的戰略運用包括反制敵封鎖、破壞敵海上航運,於港外航道布雷,阻斷其海上交通,以潛射飛彈攻擊敵陸上戰略目標,摧毀或削弱敵作戰潛力。其戰術運用則有監視與襲擊敵水面艦船,執行護航作戰,海空聯合反潛,艦隊先遣作戰,水文氣象偵察,特種作戰以及海上搜救。由於潛艦具備廣泛的任務運用彈性,對強化臺灣的防衛韌性深具價值。
解放軍海軍艦艇的艦數世界第一(噸位仍為美國海軍領先),中華民國海軍在量及質方面均有不如,在全面進犯下存活不易。潛艦則因其匿蹤性佳,是少數在作戰中期仍能威脅敵封鎖及進犯的利器,攸關存亡。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責任編輯:初新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