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的长袍马褂和大辫子(组图)

发表:2004-10-25 03: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大清国抛球队队员


洋务运动后新式清兵训练


1909年,中国体操学校女子部举行春季运动会,吸引了中外观众

公历1910年10月18日,也就是宣统二年九月十六日,没落的清王朝总算与现代竞技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又称全国学界运动会)在南京南洋劝业场隆重召开。

劝业场迎来运动日

这届运动会竞赛项目包括田径、足球、篮球、网球四大项。田径有50码、100码、220码、440码、880码跑,还有120码低栏,880码接力,跳高、跳远、撑杆跳高,铅球、链球等十二个单项。分高等组、中等组、学校组三组比赛,而且对运动员比赛无限制,如高等组者也可以同时报名中等组和学校组。 140名运动员分别着青、红、紫、蓝、黄五色标带代表华北、上海、华南、吴宁(苏州、南京)、武汉五区。

经过四天角逐,上海区获高等组田径、网球两项冠军,总分第一;华北区获中等组总分第一;圣约翰书院获学校组比赛总分第一。这次运动会上没有设篮球锦标赛,只是在会后进行了篮球表演。参加单位是华北、上海和吴宁3个队,结果上海胜吴宁,华北与上海的决赛是在上海青年会篮球房进行的,华北队获得了冠军。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追认此次运动会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据记载,当时劝业场大开放5天,每日参观者达到4万多人,“济济跄跄,颇为盛极一时”,遗憾的是,这届运动会没有留下任何影像材料。

外国人办中国运动会

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来就不知道“体育”为何物。好在洋务运动开展,近代西方体育的某些内容就在新式军队和学堂中出现了,《奏定学堂章程》还把体育课纳入学生正式课程。据郭沫若回忆“那时的洋操真有趣,做洋操的时候,差不多一街的人都要围拢来参观”,“那时候的立正并不叫立正,是叫‘齐奥次克’。叫向右转是 ‘米拟母克米拟’,向左转是‘西他里母克他里’,走起步来的时候便‘西、呼、米、西、呼、米地叫着,大家莫名其妙,只觉有趣,又觉好笑。这些奇怪的口令,当时的人只觉得是真正的洋货了,但不知道是哪一洋。这私密在现在当然是解决了的,这全是日本的口令,所谓‘西呼米、西呼米’者,就是‘一二三、一二三 ’而已。”明眼人可以看出来,这既是中国体育的一个进步,也是一种耻辱:中国人的体育事业要外国人来办。就如这首届运动会,不但由美籍传教士爱克斯纳(D.T.MaxExn-er)通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发起组织并担任全国委员会主席,就是大会的文件也均用英文,量度用英制,器材、服装则完全按外国标准,不能不让人感觉到沉重的殖民色彩。


做新式体操的孩子们


京师大学堂足球队


天津最早的足球队--“辫子足球队”


上海圣约翰大学拖着长辫子的跳高运动员在比赛

现代竞技中的陋俗:“袍者套也,豚尾垂垂”

清朝每个男人的脑后都留着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运动员也不例外。运动场上人们仍然身着长袍马褂,脚穿高统长靴,头上盘着辫子,每每到兴高采烈的时候,就脱掉长袍马褂,头上的辫子也会由于激烈的奔跑从头上滑了下来拖在脖子后,可谓“袍者套也,豚尾垂垂”,成绩也很容易受到影响。1910年,田径运动员孙宝信第一次走出天津,参加首届运动会,幸运地夺得学校组的跳高冠军,还闯入了高级组跳高最后两人的决赛,孙宝信信心百倍,满以为自己能再拿一个第一名。经过充分助跑后,孙宝信奋力一越,全场人都为之激动,但是令人沮丧的事情也随之发生了:过杆后因辫子扫掉横杆,孙宝信只好屈居亚军,气得他当晚将辫子剪掉,成为新闻。当时剪辫子可是天理不容的大逆不道行为,幸亏旁人从中周旋,才使孙宝信躲过这场杀身之祸。但是旧俗之影响却让人深恶痛绝,也无怪辛亥革命一起,大批青年要剪辫子了。

体育明星马约翰

参加第一届运动会的运动员中,有一位后来成了“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他就是当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马约翰。在学校里,马约翰是学校足球、棒球、网球队的主力队员,还是全校100码、200码、 880码和一英里赛跑的冠军。据说,他当时在比赛中跑起来非常快,连长辫子都会被甩直,有时候不得不用口叼着辫子跑。1905年的上海曾经举行过一场“万国运动会”,参加比赛的除了中国人还有各国的侨民。一英里赛跑场上,开始跑在最前面的几个日本选手一字排开,企图阻止其他人超越,马约翰紧紧咬住他们,当离终点还有几百米的时候,观众席上的日本人得意洋洋,站起来鼓掌欢迎,仿佛已经取胜;中国人也不甘示弱,激动地大喊“约翰!约翰!约翰!”,只见马约翰如离弦之箭,猛然加速,一个措手不及超过日本选手最先到达终点。此时的胜利已经不仅仅是马约翰或者上海约翰大学的胜利,而是中国人的自豪。当时全场中国人起立,齐声欢呼“中国!中国!”马约翰成了名副其实的体育明星。

1910年的全国运动会上,马约翰再夺学校组880码冠军,并与同校的潘文炳、林全城,许君一起闯入网球复赛决赛,只是天公不作美,当时赛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倾盆,裁判员看到比赛者都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遂令回校择日再比。只可惜,当时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简单的小照,我们无法在直观中找寻马约翰当年的飒爽英姿。凭着出色的体育才能,马约翰应聘到清华学校(现在的清华大学)主持体育工作,把沉闷的校园搞得生龙活虎,直到今天,“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约翰金语,仍是清华人不忘的准则,“约翰杯”也成为每年的体育盛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