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图)

发表:2010-11-27 13: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通胀已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政府随之以紧缩货币和管控价格结合相应对。虽然这些措施暂时可以平复大众的通胀恐惧,但如果无法达到既定目标,恐惧可能会再次猛烈袭来。

中国已进入通胀时代。今后五年,平均通胀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过去十年货币扩张的情况。现在试图阻止通胀为时已晚,需要做的,是保障通胀时代的稳定。

从通缩到通胀

中国经济易于发生通胀。一个发展中的大经济体对货币的需求是无处不在的,而经济体系往往通过货币扩张满足这种需要。这就是为何中国高通胀频现。

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所说,通胀终究是货币现象。长期来看,这句话是对的。而在短期,通胀和货币的关系会变得错综复杂。在不同情况下,货币扩张对通胀的影响有所不同,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参变量。在现实中,这不仅与货币流通的快慢有关。货币流通或倾向于与CPI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1996年-2004年间,中国经历了罕见的通缩。原因是劳动力过剩和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价格偏低。国有部门改革将数百万下岗员工推向市场。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婴儿潮”也持续冲击着劳动力市场。农村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则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产业部门。

尽管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但剩余劳动力却使工资保持停滞,于是,国内外制造业产品价格普遍下降。沃尔玛公司的成功,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代表。

然而,那时中国制造业的扩张并未带来通胀,这要归功于国际市场上低廉且不断降价的自然资源。主要原因是在苏联解体后的15年内,中东欧、俄罗斯和中亚等苏联阵营经济体的资源需求不断萎缩,抵消了中国需求的增加。

如果一个经济体正走向通缩,货币扩张短期内不会导致通胀。因为如前所述,在这一经济体内,货币流通缓慢。而且,这一时期内的货币一边倒地流向房产业,并没有进入与CPI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领域。

2004年-2005年左右,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平衡。部分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由于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阵营的经济体的需求开始抬头,原材料价格开始猛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市场条件开始偏向通胀,即货币扩张很可能导致CPI通胀。这就是为何中国在2007年遭遇严重的通胀问题。政府提高利率,恢复价格管制,以遏制通胀。

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的通胀趋势

许多分析家希望借此阐明,通胀从来就不是什么久治不愈的问题,由于产能过剩,中国仍处于通缩阶段。这种想法导致三年内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了78%。但是,金融危机的震荡只是暂时降低了自然资源的价格,减轻了中国的通胀程度。2009年,全球局势刚一稳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就继续上涨。

由于中国对通胀的经济投入了大量货币,目前的通胀问题比2007年更严重,需要多年才能化解。

内生还是外生

目前对通胀是外生还是内生的问题仍争论不休。

通胀形成并非一日之寒。有人认为,是美联储最近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诱发了中国的通胀。这种解释太天真。美联储的政策还来不及引发中国现在的通胀问题。还有人说,从中国的粮食价格就可看出,国际价格和中国的通胀有明显关联。这种解释也不准确。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比去年增加25%,这才是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所以,不能将中国商品价格上涨归咎于国际市场,但如果说,中国的需求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这种判断是合理的。

重要的是要对与通胀斗争的目标有明确认识。在通缩环境下,资产投机吸引了巨大的货币增量。

即使环境已经开始变为通胀,这种投机势头仍在不断吸收货币。但由于通胀最终会带来紧缩的预期,货币将不可避免地逃离资产市场,从而推动CPI上涨。虽然可以推测货币会如何被回笼,实际上,自1930年以来,没有哪个主要的经济体能够收缩货币供给。此外,由于过去的货币增长催生了许多投资项目,需要持续的货币增长来维持这些项目的运营。因此,通胀似乎无法避免,而且可能会连续数年居高不下。

谢国忠五大对策

通胀并不意味着不稳定。许多经济体都经历了较高的通胀,但经济并未停止增长。维稳的必要条件,是在今后数年内将利率上调至与预期通胀相若的水平。今后五年内,中国的CPI平均通胀率很可能高于5%。将存款利率,至少是短期存款利率,尽快提升至这一水平,十分关键。

否则,储户可以取出存款,囤积消费品。这将导致通胀危机。保持通胀稳定的首要工作,即是让储户愿意继续在银行里存款。

如果所有物价一同上涨,无人能够幸免。但是,通胀很少以这种方式发展。承受通胀之苦的往往是固定收入人群,例如靠养老金生活的退休人群。通胀也通常反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所承担债务(包括退休金负债及银行存款)缩水,往往是其不言而喻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通胀往往伴随着社会不稳定。但是,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相当强大。公共部门的收入占GDP的比例在所有主要经济体是最高的。中国的财政压力来自投资的强烈愿望。只要政府能限制或减缓投资,将退休金和其他固定支付和通胀维持在同一水平,不存在财政困难。

市场力量将使工资,特别是蓝领工人工资的上涨速度大大超过名义GDP。但是,地方政府往往会利用行政权力,与企业联手抑制工资上涨。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工资上涨是重新平衡中国经济,使其转向消费、远离投资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一直很高。这导致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普遍尽可能地增加可抵税开支,降低计税工资。由于企业所得税为25%,而最高边际个人所得税为45%,这使得部分人的个人所得税不高于25%。但大公司的员工通常要支付最高税率,在通胀压力下涨工资,大型企业的负担将不成比例地增长。此外,通胀大大降低了高税率的准入门槛。通胀侵入个人所得税结构,加剧了通胀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25%,和企业所得税率持平,同时根据通胀提高每档所得税率的门槛。

反对提高利率的人士认为,这样会吸引“热钱”。我认为不会。利率不是吸引“热钱”的惟一因素,可能也不是主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尤其如此。十年前,东亚新兴经济体实行高利率,吸引外国资本,但没有成功。过去几年,同样的经济体实行低利率而且并不需要外国资本,但“热钱”仍如潮水般涌入。印度的利率水平接近10%,却没有中国吸引的“热钱”多。“热钱”根本不应该成为中国加息的约束。

美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内资产市场条件是吸引“热钱”的最重要因素。一旦投机者投资于新兴市场,他们希望几年内就能有100%的巨额收益。这种回报只能出现在泡沫环境中。美国宽松的货币条件,是新兴市场产生泡沫的必要条件,“热钱”则使之成为现实。但前提是,新兴经济体在泡沫游戏中必须很敏感。

只要政府有决心打击泡沫,无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多么宽松,无论投机者多么热情,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当某个新兴经济通过提高利率表现出挤压泡沫的决心,“热钱”将纷纷撤离。正如上次中国意外提高利率,人民币离岸NDF市场就出现下跌。

我不是说中国的汇率就是固定不变的,或者不应改变。但是,对于处理目前的通胀来说,调整汇率没那么重要。有人主张提高汇率,而不是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这种说法貌似正确,但绝不会成功。进口在中国消费中所占份额最小。反竞争规则已经使得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企,以至于任何可行的汇率调整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例如,进口车的价格已经是欧洲或美国市场的2倍到3倍。如果货币升值5%,价格会受影响吗?货币小幅升值的观点,其实是打算继续让“热钱”游戏维持资产泡沫。这只会令通胀问题更加恶化。

中国现在的通胀问题,和1994年的情形相似:都是长期货币扩张积累而成,而且扩张趋势尚无法停止,因为所有投资项目必须有始有终。

现在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和过去很像,维稳的必要政策是:(1)今后五年内将利率升至预计平均通胀水平;(2)对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群(如退休人员和学生)增加津贴;(3)允许市场力量决定工资涨幅;(4)降低个人所得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