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两则新闻,让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央行更受人瞩目,央行行长对M2与物价的解读,让人担忧中国未来的流动性压力是否会更大?
第一则新闻,央行第四季度所做的物价调查显示,2万户被调查城镇居民的物价满意度为调查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73.9%的居民对物价不满意,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物价预期是一个超前指标,居民对通胀预期已经超过了2005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周期。
第二则新闻,央行行长周小川终于公布了“池子”的答案典型的“池子”是指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包括不同板块,一部分保证进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外资企业投资的分红使用,还有一部分是让热钱进入,然后再进行100%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两则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流动性问题,第一则新闻显示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第二则新闻则是央行对付流动性的手段。
央行行长的一番话,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不说倒还好,你一说,我更糊涂了。周小川先生把外汇储备拆解一番,前两部分外汇需要使用,不会构成国内的流动性压力,但最后一部分,放入热钱进行百分百对冲,说明我国实行以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而后以央票等手段对冲,这种常规武器从来没有成为降低外储与流动性压力的根本办法。用对冲的办法,外汇储备不仅成不了吸纳热钱的“池子”,还会成为基础货币倾向泛滥之源。如果对冲真有用,就不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了。
不管是否发行央票对冲,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是不争的事实。从前瞻的角度看,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一旦变革,外汇储备就不会成为增量货币。截至2010年9月份,我国外汇占款195222.49亿元,基础货币是161320.34亿元,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1.21倍,外汇占款完全支撑了基础货币的供给。
中国目前的货币流动性在历史高位,处于绝对的货币泡沫期。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一般指流通中的现金(M0)加企业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般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证券保证金。M2可以很快转变成现实需求,说明未来的物价上涨压力。
为什么居民对物价感受如此强烈?是因为未来流动性与购买的需求有增无减,而这与我国数年来M1与M2的增加密切相关。可以说,外汇占款与热钱就是始作俑者。周小川先生得意于央行以对冲的手段解决热钱冲击,历史“战绩”惨不忍睹不必提起,从未来的情况看也好不到哪儿去。
首先,从近几个月的数据看,外汇占款有增无减,这将使未来货币发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次,M2大升,显示未来的购买力将十分畅旺,物价仍然存在上行压力。而中国信用体系还在急剧膨胀,一是银行间的信用债市场越来越活跃,企业与银行本身发行的债券数量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近似CDS的保险产品。今年10月和11月,已先后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将来还将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交易、人民币利率汇率期权、信用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二是上市融资创历史新高,这部分资金从居民手中转移到了上市公司手中,最后成为上市公司的购买力,不是成为M1就是成为M2。
如果扩张信贷还是央行听命上级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扩张信用则是央行主动为之的结果,流动性过剩,央行难辞其咎。
此时只有几种办法解决流动性,被动的办法:一是不断加息遏制通胀或通胀预期,这是以提高资金成本抑制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需求,但目前加息处于两难,地方投融资平台与信贷大户难以承受不断加息的重压;二是直接用保值贴补的长期国债与定存直接吸引流动性,减少资金量,同时银行避免扩大信用规模。主动的办法则是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使诚信高效企业获得资金,创造真金白银的财富,减少泡沫空间。
央行行长这番话的背后,只有人民币国际化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其他都是迷踪拳。央行舍上述治本之术不用,却大谈外储对冲,难道是想迷惑对手?别最终迷惑了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