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可以指褒奖专家过人的辨识能力。可是,当在某领域享有高名,却出现辨识错误,不识得人才的情况时,难免遭人讽刺,质疑其是否空有虚名或存心掩才。
李邕鉴字,前后不一
唐代封演的笔记小说《封氏闻见记》中,记载了〈李邕鉴字〉的故事,隐约暗讽了李邕鉴赏高才者的书法的能力:
萧诚致力于练习书法,李邕总说自己会监别书法,两人当时都在南部地区。萧诚有次写了书法,就将称意的作品呈现给李邕鉴赏。可是,李邕总不认可。萧诚痛恨李邕要掩蔽自己,遂故意制作了几幅古帖,朝夕把玩着,让作品因而变得模糊暗淡。看见作品的人,都以为那书法已经具有百年历史了。
萧诚向李邕请教,说:“我这里有王右军的真迹,珍藏保存已久,想要呈现给大匠(技艺高明者)您看。”李邕当然是欣然答应了。
萧诚故意延迟了数十日,都没有将王右军的真迹拿出来。后来又讨论起这件事时,李邕执意要观赏书法,他说:“已经答应了却又不拿出来,这难道不是诳骗人吗?”萧诚就命令家童返家去取作品来,可是家童却没有顺利拿到。
萧诚吃惊的说:“之前有某位客人来看过书法,应当是被偷拿去了。”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许久,才又说:“我放在某个地方,遂就这样忘记了。”就急急令仆人回去拿。当仆人取了作品来之后,李邕反复把玩、推究着字帖,没有怀疑其中有诈,还说它是真迹,自己生平从未见过。在座的人都以为果真如此。
过了几天后,萧诚寂静无声的等候李邕的宾客云集群聚后,才告诉李邕说:“您总不认同我的书法,之前呈给您的数张字帖,乃是我在年幼时所写的作品,您为何说那是王右军的真迹呢?您的鉴赏力又何在?”
李邕听了,十分愕然的说:“试着再拿来看看。”等到字帖拿来时,李邕稍稍打开检视,置放在床上,说:“仔细再看,也不能算是好作品。”
萧诚有意而为 李邕鉴赏失误
此文直述了书法家李邕虽怀名声,但在监别艺术家萧诚的书法作品上却出了差错。在萧诚刻意的铺排下,李邕犯了一大毛病,那就是先被名号头衔给蒙蔽了辨识力,在对照前后言词不一间,失误尽露。
萧诚安排说自己有王羲之的字帖,初始这一说,就已经让李邕先产生了一个概念:字帖是出自王羲之之手。那么,即使李邕在观赏字帖时,觉察到有任何不妥、不合理之处,亦会因为王羲之的名声而自然消逝。毕竟,在盛名之下,一切都会瑕不掩瑜嘛!作品既是王羲之亲手写的,还有什么缺点能明显到被他人看得见?“受到盛名所遮,而看不见某些事情”这类的错误,似乎我们大家都会犯的谬误。唐太宗说得好:“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或许,这一例能让我们探得自己是否具有此项毛病。
据说萧诚善于推敲,书法造诣也好,后人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说是具足了独创性。想必,萧诚当时确实也是十分自信与自负的,否则怎敢冒充一大名家王羲之的真迹呢?他自然是在屡次得不到李邕的赞扬与认同,而心生怀疑与不满,才决意探看李邕的监识能力,并以此展示自己的笔墨。或者是,萧诚看出了李邕的其他意图?
在萧诚的巧妙排演之下,当他一说出“字帖非王羲之之作”的真相后,理当令早已认可的李邕愕然。随后,已经推翻了先前既定认知的李邕,再度鉴赏字帖时,说出另一番不同论调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不过,那是李邕鉴赏力有问题,还是他原本有意打压才华者,所以压根不认同萧诚的能力?
在这个故事之后,还有其他的轶闻。据说,李邕从那一次之后,再也不敢小看萧诚及其书法了。当然,能有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敏捷的萧诚有意而为所产生的。
参考资料
严杰译注﹔周勋初审阅《中国名著选译丛书67唐五代笔记小说》(台北:锦绣,1993)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