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来临 这习俗最具代表性!(组图)

发表:2019-08-07 00: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七夕来临这习俗最具代表性!
《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代林杰〈乞巧〉

吟诵着古时的诗句,过着今时的七夕。

七夕节

七夕节,为黄历七月初七。黄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习称是月七日之夜为“兰夜”。此外,七夕又有乞巧节、双七、巧夕、女儿节、穿针节等诸多别称。

七夕,是一个与爱情相关的节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流传千载,至今不衰,人们已耳熟能详。曹植〈九咏〉曰: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东汉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

仰望星河,重温这个美丽传说,不禁让人发出感慨,无情的时光游走,黯淡不去忠贞爱情的熠熠辉华;迢递的银河邈远,隔断不了双星相思的悠悠脉脉。

七夕节牵牛星、织女星一年一度的双星之会,无疑是此夜夜空中最耀眼、璀璨的焦点,目光所汇之处,人间自然也跟着高兴。于是从古时便衍生出许多习俗来,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拜织女、吃巧果等。

穿针乞巧

在诸多习俗中,有一项很具代表性--穿针乞巧。因织女美丽聪慧,善织、心灵手巧,自然为人间女子所崇拜。于是七夕习俗中便有了女子穿七孔针乞巧这一内容。这项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少女,不然怎么会称这天为“少女节”或“女儿节”呢?

《西京杂记》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

七夕之夜,庭中月下,备好连续排列的七孔针(或九孔针),女子手执五色丝线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七夕与爱情相关,“穿针引线”是对男女姻缘的一种隐喻。针和线便成了七夕的象征物。这便让人不由得将目光定格在这小小的针和线上。

针,线,是天定的匹配。

七夕来临这习俗最具代表性!
根据《荆楚岁时记》所载,我们可知:“七月七日,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天定良配

一根根细细的针,一条条盈盈线缕,针引着线,线随着针,和谐相配,穿梭游走,便可织绣出绚丽多彩的图案、画面。

这就如,世间的有情男女,天赐良缘下,婚姻生活中,她礼敬着他,他呵护着她,缕缕情意绵绵如织,相互扶持,携手同行,便滋生美好,衍生希望;雨润风和下,世间才呈现出繁荣生貌。

由此看来,七夕月下的穿针乞巧,何止是比试着眼力、灵巧,又何止只是一项活动。手中执的针线,代表着少女心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希冀。试想,当执红线欲穿针时,那线,在少女们心中,是否如丘比特手中的金箭,如能准确顺利穿过针孔,便如那爱情之箭射中良偶之心,如此便可获得美满姻缘?那一刻,月下的少女们,一定是格外专注与用心的。

线觅着针,针待着线。针线载托着希冀。

如今的七夕,有情男女们依旧欢欣雀跃,精心地准备礼物,酝酿温馨情话,预备好相互作爱意的表达。尽管精美、浪漫,但明显地,形式方式上已失去了传统韵味。

什么时候,中华的传统七夕节,不再是花束、礼品、巧克力的西式充斥;月下,人们手执久违的针和线,重拾穿针乞巧、兰夜斗巧、投针验巧等那些古风习俗,去过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七夕?

此夜,身披月华,仰观牵牛织女双星之会,让我们有情的思维之“缕”,穿过“复兴传统文化”这一“核心”,不妨看作是七夕的另一种“乞巧”。

如能如此,这样的意识在每个有情的中华儿女思想中复苏、跳动,继而对准那个具有感召力的“核心”,穿“针”引“线”,思维如丝,行为如织,共同勾绘、织就,呈现绵密、秀美……如此,一定会再现神传文化的壮采、瑰丽。

此夜,凉风习习,月下,仰望着织女星,思维之“丝”贯穿过那个美丽的“核心”主题,心中真诚祈祷着。这个七夕,很别样……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