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之所以對那名外國人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想必是因為,他們覺得一個外國遊客在中國的地面上公開告誡中國人,是對中國人的一種冒犯,這樣的反應,可以看做是民族自尊心的直接而樸素的表達,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從那位外國人的角度看,他在昆明買了那件衣服,只是因為他覺得那「十條告誡」很幽默,頂多算是一種善意的揶揄,何以中國人就無法接受,還死活要他承認錯誤呢?看來,在南京市民和外國遊客之間,未能就告誡的意味達成共識。
從新聞報導和新聞圖片看,「十條告誡」並沒有多少挑釁色彩,相反,的確帶有善意和調侃的味道。第一條「不要盯看外國人」,這已經被文明社會看做是必要的禮貌,不存在疑問;第二條,「對外國人收費與中國人相同」,以及第五條,「允許外國人住便宜點的旅館」,都符合世貿組織的國民待遇原則,提醒得很及時。至於其它各條告誡的具體內容,新聞中沒有提及,但想來也不會太離譜。推想一下,如果是一個中國人穿著這樣的文化衫,大抵是不會惹惱任何人的,但一旦有個外國人穿著它「招搖過市」,事情就複雜起來了。
這是因為,在不少國人的心目中,自我批評是行得通的,但是外國人的批評就行不通。外國人如果批評我們,先不管批評的內容是什麼,也不管他有什麼樣的出發點,一概都會被認作「不懷好意」,往淺裡說那是「指摘」,往深裡說那就是「詆毀」了。毋庸置疑,這樣的心態是保守和封閉的,甚至是脆弱的。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也在一篇《停止抨擊中國》的文章中委婉地告誡中國人,當中國要在充滿爭論的世界大舞台上扮演一個更積極、更活躍的角色時,中國人就應該學會「容忍批評」,尤其是來自朋友的建設性批評。這樣的告誡當然也是善意的,富有建設性的,甚至帶有預見性和警示意味。幸好,羅奇的這番話沒有再次激怒中國人,否則,不知道他是否還有勇氣對中國問題發言。
容忍批評,是開放心態的表現;對各種各樣的告誡,我們完全應該抱著海納百川的胸懷去聽取,而不是動輒感到被冒犯、被傷害。所以,假如南京市民再看到有外國人穿著「十條告誡」的文化衫到處跑,你不妨心平氣和地跟人家探討,千萬不要再揪著人家不放,還要人家道歉了。說到底,有錯的並非那個不說吉祥話的「信使」,而是不能容忍批評的我們自己。
北京青年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