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生於日內瓦的瑞士(父)、伊朗(母)混血(她堅持不肯透露年齡),從小在西方世界長大,一九七三年在美國唸書時結識生命中的阿拉伯「白馬王子」,傑士南.賓拉登(Jeslam Bin Ladin),隔年舉行童話般的婚禮,他是賓拉登二十四個兄弟之一,起先他們住在美國,七六年搬回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和老賓拉登家族:二十二個老婆、二十九個女兒、二十五個兒子,同住一條街,傑士南接管部分的家族事業。從此,卡門生命作了一百八十度改變,她必須強迫自己改變觀念,把西方世界男女平等遊戲規則拋到腦後,進入男尊女卑的阿拉伯世界,許多之前理所當然的事不再理所當然。
在《撕裂的面紗》(Der zerrissene Schleier),這本厚達三百多頁的書中,作者不僅敘述她和賓拉登接觸的經驗、個人在阿拉伯世界中的適應不良、如何費盡心血讓女兒遠離伊斯蘭教洗腦所作的努力。同時也提到整個家族和阿拉伯皇室的交往與宮廷內幕,包括王子、公主們的同性戀癖好,讀者可以進一步瞭解阿拉伯人的特點,包括「高傲、自以為是」和缺乏同情心理等種種不良習性。
作者並指出,阿拉伯人家族性強,即使賓拉登成為全世界頭號通緝犯,家族仍然會支持他。甚至,阿拉伯國家至今仍懷疑,「九一一」事件是否應當把罪過歸到賓拉登頭上。基本上,沙烏地回教徒和阿富汗的泰利班本質類似,唯一差別是,一個富裕到流油,一個窮得沒褲子穿。
卡門在訪問中暢談與奧沙瑪.賓拉登接觸的經驗,她回憶:「有一天奧沙瑪來敲門,我去開門,他一見到我,立刻轉身就走,我在後面喊:『別走!進來呀!你弟弟在家。』後來丈夫解釋,他們的宗教不允許男人直視未蒙面的婦女,即使是弟媳婦也不行。」由此可見賓拉登對宗教的執著。作者又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炎熱的午後,賓拉登兩個月大的兒子口渴,啼哭不停,嬰兒的母親,娜緒娃(Nadschwa),即賓拉登的妻妾之一,不停嘗試以湯匙餵他喝開水,卡門遞給娜緒娃奶瓶,被她拒絕:「奧沙瑪不准,因為奶嘴是塑料製成,不合教法,是罪惡的」卡門無法置信,親生兒子的健康會比教義重要,她托請先生說情,可是沒用,一點也動搖不了賓拉登鐵一般的戒律。
這種漠視人性、宗教至上的理念令她害怕,所以,她一點都不訝異會發生美國的恐怖攻擊事件,因為這是教育體系制度下的必然產物,作者認為當地學校教育根本是一種洗腦,將仇恨植入孩子純潔的心靈。有一天,她在八歲的女兒的課本上看見「我恨猶太人,我愛巴基斯坦人」字句時,簡直要昏倒,她立刻找校長理論,得到的答案是「你是外國人,不瞭解習俗,無權插手過問。」從此,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女兒帶出去,讓她們接受西方教育。一九八五年,她們遷居日內瓦,八八年這對夫婦分居,離婚官司打了八年,至今仍在纏訟中。卡門心痛地表示,自從訴諸法律途徑,不僅夫妻關係降至冰點,父女親情化為烏有,就算偶然在街上相遇亦形同陌路,他也不會跟女兒說話。非但夫家視她們為仇敵,她寫的這本書也不見容於回教世界,一位自稱中立派的回教女性批評:「真可恥!拿這麼一點對賓拉登的貧乏認知和關係來賺錢。」
但作者反駁,她強調主要是為了兩個成年女兒(二十六歲,二十四歲)而寫,「她們有權利知道,我和她們父親之間發生什麼事,還有,最重要的是,她們所揹負『賓拉登』這個姓氏背後的故事,讓人們不要以異樣眼光看待她們。」
另外,因為這本書的出版,瑞士當局開始調查卡門前夫事業經營狀況,懷疑他是賓拉登恐怖集團金錢操控主腦之一,希望從中得知其洗錢和財務運作方式,卡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傑士南.賓拉登總共了投資七十五家公司,至於是哪些公司,因牽涉法律問題,她宣稱無法奉告。
附註-
書名:《撕裂的面紗》(Der zerrissene Schleier,303頁)
作者:卡門.賓拉登(Carmen Bin Ladin)
出版社:克萊丁斯特出版社( DroemerVerlag,2003年9月底出版 )
文體:傳記
張筱雲寄自慕尼黑城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