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甲午戰爭後在日本談判為什麼會被襲擊?(圖)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網絡圖片)

公元1895年3月,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後,74歲的晚清名臣李鴻章在日本與伊藤博文商談馬關條約。3月24日他不幸被日本刺客襲擊,子彈擊中左面,當場昏倒。一時間,現場大亂,行人四處逃竄,行刺者趁亂躲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個店舖裡。隨行的醫生馬上替李鴻章急救,所幸子彈未擊中要害,李鴻章復原迅速。行刺事件發生後,日本警方很快抓到了刺客小山豐太郎,據此人供認,他本人是日本「神刀館」的成員。他不希望清日停戰,更不願意看到清日議和,一心希望戰爭下去,所以決定借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之間的進一步矛盾,繼續戰爭到底。為什麼李鴻章會被襲擊?其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廷地面和海面雙線潰敗。史料記載,李鴻章赴日求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我們先談停戰協定吧。李鴻章非常吃驚:此行是為了求和。伊藤博文盛氣凌人,大加嘲諷,導致談判陷入僵局。表面上為了和談條件爭執不休,事實上,伊藤博文已經破譯了清朝廷給李鴻章的電報密碼,因此故意拉長談判時間,目的有三點。

1、當時日本陸軍已經過了遼寧,破了錦州,進入了河北,防線堅實,可攻可守。最關鍵的是,停駐期間,在華的日本陸軍,全吃清朝廷的給養,吃的時間越久,清廷實力越弱。

2、破譯的電報中,慈禧已經答應賠付日本3.5億兩白銀,臺灣澎湖也可以割讓,但不同意割讓遼東半島。可是伊藤博文決定,非要吃下遼東半島不可。

3、伊藤博文以「尚未停戰」為由,調派日本海軍南下攻向澎湖,企圖切斷臺灣和大陸的聯繫,便於將來割讓領土時,斷絕大陸援臺的部隊,當時,劉銘傳正為保臺而拚命奔走。

可惡的是,伊藤博文一方面拉長談判時間,暗地裡小動作不斷,另一方面卻對日本國內放話,欺騙日本百姓,說李鴻章傲慢自大,完全沒有悔改之意,主動發起戰爭,失敗後卻沒有投降姿態。因此,日本舉國認為,李鴻章是阻礙和平的首惡,害得日本士兵不能歸國返家,殺李鴻章的聲音盛行。

很多人不知道,甲午戰爭中,日本並沒有宣戰,是光緒皇帝聽信翁同龢等人建議,不顧李鴻章的反對,輕率地主動對日宣戰,結果陸海軍同時慘敗。也因為如此,日本百姓沸騰了,覺得大清欺人太甚,既然主動叫陣,結果敗了,祈求乞和,卻又傲慢自大,不殺不能解恨。於是想殺李鴻章的日本死士,多如牛毛。

幸好,74歲的李鴻章挨了一槍沒死,馬關條約的賠款也因此減到2億兩白銀,一顆子彈省了1.5億兩。也因為這顆子彈,後面才有三國干涉,不然,遼東半島就會落入日本口袋,與朝鮮一起淪爲日本的殖民地。

參考文獻:《清史稿》



責任編輯:張雲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