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好事沒有善報?(圖)

從《寡人之於國也》談善有善報

作者:新象 發表:2024-06-14 10: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其實善是珍貴的,善並不廉價,惡才是廉價的。
其實善是珍貴的,善並不廉價,惡才是廉價的。(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之前與一位獄警交談,獄警問我:「你說善有善報,那麼,為什麼我對待犯人好些他們就不服從我的命令,違反監規。但是如果我對他們惡語相向,他們卻遵守規矩。」我想到了一篇教科書上、選自《孟子梁惠王》的古文《寡人之於國也》。內容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這篇文章當時學來晦澀難懂,現在有所理解,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孟子在闡述什麼叫善有善報,以及,如何才能獲得善報。

梁惠王其實在問孟子:「我做了盡心盡力管理國家的善行,但是比較起來我卻沒有得人口增長的善報。這是為什麼?」

孟子拿打仗舉例子,說了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意思是委婉的告訴梁惠王,如果一個人沒有做到善的標準,那就只是減少自己的作惡,都是在作惡,是不會獲得善報的。

孟子給梁惠王舉了些善行的例子,以及這些善行帶來的善報。

首先是做到順應天時這一善行,就會獲得穀物與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的善報。其次是做到仁政,就會獲得國家興旺的善報。

最後是說,如果存在惡行不去制止,應做的職責沒有做到,出問題了,就說這不怨我,怨老天爺。那和用刀把人殺了說,不是我殺的,是刀殺的沒有區別。如果能真正的從自身上找原因,就一定能獲得善報的。

有人說,行善很難,想做好人很難。有時也會像這個警官一樣,待人好些反招來在押人員的不尊重,給自己造成了麻煩。有時法官秉公判案就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現在知道善還有標準,那不更難了嗎?

其實善是珍貴的,善並不廉價,惡才是廉價的。打人罵人連小孩都能做到。但是能圓融、能堅守正道,卻必須是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做到的。

有人說,我一直做好人為什麼沒有善報?

其實「上善若水」,善就好像水一樣,潤物無聲。善報也是如此,有時已經在善報中了,只是您沒有留意。人的福分並非他能爭取來什麼,而是他能享受到什麼。有些人雖然貧窮但是卻內心安逸。有些人雖然富有,但是有操不完的心。人要是沒有福分,即使坐在龍椅上也如坐針氈。福並非物質上的享有,而是從心中迸發出來的善:舒適,快樂。

有人說,我能力不足,如何能做到善呢?

其實「三尺頭上有神明」,如果能從心中發出想要為善的願望,那麼神佛就會幫你。換言之,先擁有善的願望,使您有機會能突破困難,做一個被善圍繞的好人,最後當然就有結出善果的可能。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